自中國進口的「美耐皿餐具」溶出試驗不合格,可能在正常使用下釋出對健康有疑慮的物質。食藥署提供
食藥署今(16)日公布最新一波邊境查驗不合格名單,發現到來自中國的「美耐皿餐具」溶出試驗不合格,恐在正常使用狀態下溶出有健康疑慮的「殘渣」,全數遭退運或銷毀。
食藥署上午公布有17項邊境查驗不合格名單,包括有中國的鮮辣椒、韓國的花椰菜、美國的非基因改造黃豆、印度的初乳奶粉、日本的鮮蜜瓜、智利的冷凍海膽卵等,分別被檢出有農藥、重金屬等殘留不合格。
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主任劉芳銘,有1批由輸入業者「台灣美耐皿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報驗的中國美耐皿餐具,以4%醋酸於95℃下、30分鐘內溶出試驗結果,檢出蒸發殘渣值為34 ppm,依據「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以甲醛-三聚氰胺為合成原料之塑膠類,溶出試驗合格標準值為30 ppm以下。食藥署針對「台灣美耐皿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在邊境由一般抽批查驗調整為加強抽批查驗,抽驗比例為20%至50%。
劉芳銘指出,另外還有1批由輸入業者「洋珍國際有限公司」報驗的日本鮮密瓜,檢出殘留農藥特安勃0.02 ppm,依據「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殺蟲劑特安勃為不得檢出,應低於檢測方法的定量極限0.01 ppm。食藥署針對「洋珍國際有限公司」在邊境由加強抽批查驗調整為逐批查驗,抽驗比例為100%。
食藥署統計近半年,從3月8日至9月8日止,受理產地為日本的鮮蜜瓜,報驗批數為258批,檢驗不合格批數為8批,不合格率為3.1%,檢驗不合格原因為殘留農藥不合格。劉芳銘說,食藥署已經從6月1日起至10月31日止,在邊境針對日本的鮮蜜瓜採加強抽批查驗,抽驗比例為20%至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