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健身「狂吃雞肉」有風險? 醫師揭「吃過量」整體死亡率暴增27%

    2025-05-25 12:55 / 作者 曹岡陽
    雞肉被視為蛋白質的優良來源,但醫師示警適量就好 。取自黃軒醫師臉書
    雞肉向來被視為「白肉代表」,因為相對其他肉類脂肪相對少、蛋白質又優質,健身族和養生派對於雞肉愛不釋手,甚至超商有許多商品也能找到許多雞肉製品。不過,就有醫生提出研究報告示警,雞肉「好吃」不等於一定要「多吃」,因為最新研究發現,一周吃雞肉超過300公克,整體死亡率暴增27%,男性的消化道癌死亡風險也暴衝2.6倍。

    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近日臉書發文表示,最新一項追蹤 4000 多名義大利中年人的長期研究表示:若一週吃雞肉超過 300克,不但整體死亡率上升27%,男性的消化道癌死亡風險更暴衝2.6倍,且60歲前就可能出現警訊。女性因生理、荷爾蒙以及飲食習慣,相關風險顯現時間較男性晚。

    黃軒指出,該研究推測,高溫烹調產生的致癌物、現代養殖添加物殘留,以及「只吃雞」造成的營養失衡,都是潛在危險因素。

    黃軒進一步指出,研究人員表示:若雞肉烤太焦、煎太久,就很容易產生致癌物 HCAs、PAHs。因為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包括雞肉)在高溫或長時間烹飪時,容易生成雜環胺(HCAs)、多環芳烃(PAHs)和 N - 亞硝基化合物(NOCs)等具有致癌性的化合物。即使是相同份量的雞肉,不同的烹飪方式也可能對健康風險產生不同影響。

    另外,研究提到,現代養殖業中廣泛使用的飼料添加劑和動物生長激素,也可能對雞肉的營養成分和健康屬性產生影響。這意味著雞肉本身的品質或成分可能因養殖方式而異,進而影響其與健康關聯的強度或性質。

    最後,黃軒建議,若「只吃雞」讓飲食失去多樣性,營養不均衡。因此提出四點建議:
    第一:雞肉適量就好:每週 ≤ 300 g(去骨重約 1.5–2 塊掌心大)是安全紅線。
    第二:調理選擇要聰明:蒸、煮、燉勝過炸、炭烤,避免烤焦產生致癌物。
    第三:堅持4-W 原則
    - Weight:守住 300 g/週上限
    - Way:低溫濕熱烹調
    - Wide variety:魚、豆、蛋、堅果多元輪替
    - Whole-plates:餐盤一半蔬果、四分之一全穀、四分之一蛋白質
    第四:均衡飲食:把雞肉放回「均衡飲食」的位置,以多彩蔬果、全穀雜糧和多元蛋白為主角,才能真正吃得開心、活得長久。


    曹岡陽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