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中藥房消失誰來扛?中藥協會挺衛福部:解釋令經2年跨領域協商

    2025-04-22 13:53 / 作者 游騰傑
    中醫示意圖,取自Unsplash圖庫
    衛生福利部日前發布解釋令,允許符合一定標準的中藥從業人員得以販售中藥材,此舉引發藥師公會強烈不滿與抗議。對此,台灣中藥經貿文化協會今(22)日發文表達支持立場,力挺衛福部政策,並表示此次公布的解釋令,是經歷為期兩年的專案研究,期間廣邀中醫、中藥、藥學及法律等多方專業團體共同協商研擬後,所形成的政策方向。

    台灣中藥經貿文化協會理事長葉甘霖表示,中醫藥在台灣已有超過四百年歷史,尤其中藥更與民眾的日常生活與飲食文化緊密結合,已成為台灣社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藥材的處理與經營過程中,無論是面對進口或本地種植的藥材,其從種植、辨識、採收、加工、炮製、切片、採購、運輸到儲存等每一環節,皆需仰賴多年來透過師徒制度所傳承的實務教學與豐富經驗,方能確保中藥材品質穩定優良,保障民眾用藥安全。

    為深化中藥專業能力,葉甘霖表示全力支持衛福部推動以大學專業教育制度培育下一代中藥人才的政策,期望透過正規學術體系培育下一代中藥人才,進一步提升中藥產業服務品質與專業水平,並加強對民眾健康的照護能力。

    葉甘霖進一步說明,衛福部此次公布的解釋令,乃經歷為期兩年的專案研究,並邀集中醫、中藥、藥學與法律等多方領域的專業團體共同協商後所提出的政策方向。內容允許具備完整中藥專業課程與實作能力的中藥系、生藥系畢業生參與中藥體系建構與發展,有助於中藥文化的延續與產業的整體競爭力提升。

    葉甘霖強調,中藥與西藥在處理方式、保存條件、專業知識與設備要求上截然不同,在協會裡面會員多為中藥材進口商及批發商,深知其中的專業門檻與供應鏈關鍵環節。若中藥房逐漸消失,中藥材供應鏈在失去下游的情況下迅速瓦解,勢將影響中藥醫療院所及中藥廠的供貨,進一步導致整體中醫藥產業結構崩解,最終損害民眾福祉、衝擊產業穩定與政府施政,造成多方損失,「這個責任該由誰承擔?」

    最後,葉甘霖呼籲社會大眾共同支持政府持續推動中藥專業教育制度,讓中藥產業在專業傳承與學術基礎之上穩健發展,保障全民健康並促進產業永續。

    台灣中藥經貿文化協會指出,民眾可想像若中藥房消失,中藥材供應鏈在失去下游的情況下迅速瓦解,勢將影響中醫醫療院所及中藥廠供貨,導致整體中醫藥產業崩潰,造成民眾、產業及政府三輸的局面,呼籲社會大眾支持。台灣中藥經貿文化協會提供
    游騰傑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