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柯文哲手術排除近1公分結石! 醫:不處理恐釀尿毒症

    2025-04-02 14:06 / 作者 游騰傑
    柯文哲2日手術後,推往病房;妻子陳佩琪在一旁緊追的陪伴。廖瑞祥攝
    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今(2)日因輸尿管出現近1公分的結石,前往部立台北醫院進行手術,手術順利完成,並且留院觀察一晚。關於結石的形成原因以及腎積水的問題,長庚醫院腎臟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顏宗海指出,當腎臟中的結石掉落進入輸尿管並造成堵塞時,可能會引發腎積水、血尿及腰痛,如果疼痛未能及時處理,可能會導致腎功能受損,甚至發展為尿毒症。

    顏宗海表示,腎結石可分為四大類,包括鈣結石、尿酸結石、感染性結石及光氨酸結石,其中90%以上的腎結石屬於鈣結石,如草酸鈣或磷酸鈣。男性較女性更容易患上腎結石。他特別強調,攝取過少水分、高鈉飲食及高普林食物,都可能引發腎結石的形成。同時,他也闢謠指出,若因為害怕鈣結石而選擇減少鈣的攝取,反而可能因為低鈣飲食而提高腎結石的風險。

    顏宗海進一步解釋,當腎結石掉入輸尿管,若結石直徑超過0.7公分,由於人體的輸尿管較為狹窄,結石通常無法自行排出,這時需考慮進行手術治療,時常伴隨的症狀包括腰痛和血尿。

    顏宗海建議,為了預防腎結石,應該保持每日飲水量在2000至3000毫升之間,避免過度攝取高鈉及高普林食物,適量攝取鈣質,不宜完全避免。如果服用鈣片等保健品,應該嚴格遵循包裝上的建議劑量。此外,適量食用檸檬或魚油等食品,有助於減少腎結石的風險。

    顏宗海醫師表示,人體有兩顆腎臟,如果其中一顆出現腎積水,雖然一般不會立即危及生命,但會引發腰痛和血尿等症狀,也表示腎積水會導致明顯的腰部疼痛和血尿,若未能及時處理疼痛,可能會損害腎功能,只吃止痛藥是治標不治本,也提醒長期腎功能受損恐會有尿毒症。
    游騰傑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