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流感就診人數創十年新高 研究證實「清冠一號」可減少重症、加快康復

    2025-02-13 10:47 / 作者 游騰傑
    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今(13)日召開記者會,說明「清冠一號」對於多種類的傳染力強的呼吸道病毒,有預防、治療、防護的作用實證研究。游騰傑攝
    近期流感疫情仍在流行期,根據疾管署最新統計,上週流感就診人次高達18.1萬,創下近十年流感季最高紀錄。對此,中華民國中醫公會全國聯合會今(13)日召開記者會,指出「清冠一號」可有效抑制A型流感病毒H1N1感染,降低過度發炎反應,改善肺炎症狀。專家呼籲,透過疫苗接種、良好衛生習慣及中西醫整合治療,可有效降低感染風險。

    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研究員沈郁強表示,研究顯示,清冠一號對多種呼吸道病毒有效,可抑制細胞激素風暴,降低嚴重發炎反應。他進一步解釋,儘管病毒可能產生變異,但清冠一號採用多靶點抑制方式,能針對病毒的下游訊息傳導途徑發揮作用,因此仍能保持療效。臨床觀察發現,使用清冠一號的患者恢復較快、症狀較輕微,若與西藥合併使用,建議間隔半小時服用,以達到最佳療效。

    此外,清冠一號在細胞研究中證實,可透過抑制流感病毒的神經胺酸酶(neuraminidase)活性,阻斷H1N1流感病毒複製,即使面對對克流感(Tamiflu)具抗藥性的病毒株,依然有效。流感病毒感染誘發免疫反應,造成系統性的發炎因子產生,細胞和基因體學相關的藥理研究證實,清冠一號通過多靶點的方式有效地調控重要的免疫訊息傳遞,進而調節相關細胞激素和免疫活化分子的表違,降低發炎細胞激素的產生;動物實驗亦顯示,清冠一號可改善小鼠因H1N1流感病毒感染所引發的肺炎,可降低過度發炎現象,改善病毒感染造成的肺炎症狀。

    中醫全聯會精準醫療小組主委林展弘提醒,流感症狀包括發燒、頭痛、肌肉痠痛、喉嚨痛、咳嗽及流鼻水等,中藥治療不僅效果良好,副作用也較低。然而,他建議流感患者病後初期避免食用溫補食物,如麻油雞、薑母鴨等,以免加重體內發炎反應,應優先調養腸胃,待消化系統恢復後再適量進補。

    林展弘建議,流感期間應以清淡飲食為主,例如米粥、蔬菜等易消化食物,避免食用生冷海鮮、油炸或過於油膩的食物,以減輕腸胃負擔,降低復發風險。此外,為防範流感,應落實良好衛生習慣,保持手部清潔,並盡量避免在人多密閉場所逗留,以降低病毒傳播風險。

    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今(13)日召開記者會,說明「清冠一號」對於多種類的傳染力強的呼吸道病毒,有預防、治療、防護的作用實證研究。游騰傑攝


    適應症:外感時疫,餘邪未盡,乾咳,痰少不易咳出,咽喉不利,胸悶氣短,倦怠乏力,口乾舌燥,舌淡紅苔薄白,脈浮滑。

    病因:肺失宣肅、氣陰兩傷、夾痰熱。

    治則:宣肺降逆止咳、益氣養陰潤燥、清熱化痰。

    藥物組成:麻黃、杏仁、紫蘇葉、麥門冬、桑葉、枇杷葉、石膏、黨參、紅棗、甘草、浙貝母。

    藥物作用:麻黃宣肺平喘、石膏泄肺胃熱、杏仁平喘止咳、甘草益氣和中,四味合用治療流感、肺炎、氣喘等病;枇杷葉清肺止咳、降逆止嘔,治療咳嗽喘急、嘔吐;蘇葉解表散寒、行氣寬中、止咳平喘;桑葉能散風熱,清肺止咳,與枇杷葉合用治乾咳;浙貝母清熱化痰,開鬱散結,治療風熱感冒咳嗽;麥門冬養陰潤肺、益胃生津;黨參益氣生津,治療肺虛咳嗽;大棗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甘草祛痰止咳、清熱解毒、調和藥性。

    臨床效果:消炎,排痰,緩解氣管平滑肌痙攣,促進肺泡血循環,增強肺換氣功能。治感冒、流感、氣管炎、支氣管炎、聲音沙啞、百日咳。
    游騰傑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