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兼任教授金傳春表示,諾羅病毒是一種容易變異的病毒,提醒民眾在流行期間應避免前往提供生海鮮的場所。醫院配圖。陳品佑攝
近日腹瀉狀況頻傳,根據衛福部疾管署統計,2025年春節期間急診腹瀉就診人次達到近五年來的最高,且九成都是諾羅病毒造成的。台大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兼任教授金傳春表示,諾羅病毒是一種容易變異的病毒,提醒民眾在流行期間應避免前往提供生海鮮的場所。
根據疾管署的監測數據,今年第3周腹瀉門急診就診人次達18萬7282人,顯著高於2020至2024年同期水平。門診腹瀉就診率已從今年第1周的2.53%上升至第4周的3.2%,急診腹瀉就診率則由6.75%攀升至10.81%。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指出,預防諾羅病毒的重點為保持良好的手部衛生及食品衛生,並呼籲民眾多加注意食品安全,勤洗手,減少病毒傳播風險。
且據疾管署統計,2025年春節期間急診腹瀉就診人次達到近五年來的最高點。期間,病原體檢驗陽性案件共126起,其中以檢出諾羅病毒陽性案例125件為主,占99.2%。
曾淑慧補充,根據諾羅病毒陽性個案的病毒分型結果,自2024年起,流行的病毒株已由過去最常見的GII.4型轉變為GII.17型,這一型別與2015至2016年國內兩波大流行的病毒株相同。GII.17型病毒株已有多年未出現,可能隨著疫情管控放鬆,民眾社交活動的恢復,如聚餐等,增加了病毒的傳播機會。
由於諾羅病毒具有極高的變異性,曾淑慧說,未接觸過GII.17型病毒的人群容易受到感染,並預計兩週後,諾羅病毒疫情將有所緩解。
金傳春表示,諾羅病毒為單股RNA病毒,傳播力強,與Omicron變異株類似。研究顯示,感染諾羅病毒後產生的抗體無法提供長期免疫保護,因此最重要的防疫措施是減少病毒的傳播途徑,尤其是避免食用生海鮮。此外,若家中有人感染諾羅病毒,應在使用廁所時先蓋馬桶再沖水,並使用70%酒精消毒馬桶蓋,以防病毒擴散。
諾羅病毒主要透過糞口途徑傳播。當感染者接觸食物、水或表面時,會釋放數十億個病毒顆粒,並污染物品。由於諾羅病毒傳染性極強,即使是極少數的病毒顆粒(僅需18個病毒顆粒),也能引發感染。接觸傳染也是主要的傳播途徑,與感染者或受污染物品的直接接觸都可能導致病毒傳播。
金傳春提醒,為防止諾羅病毒感染,民眾應加強手部清潔,避免食用未煮熟的食物,並減少與感染者的接觸,尤其在流行期間,避免前往提供生海鮮的餐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