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檳榔專法收到5千則反饋!民團提3意見:不應有原住民文化豁免

    2025-02-06 12:23 / 作者 游騰傑
    台灣檳榔防制聯盟今天(6日)舉行記者會,感慨政府終於推出首部檳榔專法,並呼籲草案應納入教育與宣傳等預防工作,以確保防制工作能夠穩定推動。游騰傑攝
    台灣檳榔防制聯盟今(6日)舉行記者會,感慨政府終於推出首部檳榔專法草案,呼籲應納入教育與宣傳等預防工作,以確保防制工作能夠穩定推動。聯盟強調,檳榔子已被國際癌症研究總署於2003年列為第一類致癌物,但許多人在那之前並不知曉檳榔的致癌風險,仍持續食用,成為口腔癌的受害者。

    根據衛福部統計資料,台灣每年平均有超過3000人死於口腔癌,且每年有超過8000人新增口腔癌患者。僅在過去十年內,全台便有超過3萬人死於口腔癌,其中大多為男性。口腔癌長期危害國人健康,成為日益嚴峻的公共衛生問題。

    台灣檳榔防制聯盟指出,口腔癌的發病年齡逐漸提前,最年輕的患者年僅30歲。儘管2003年檳榔被列為一級致癌物,許多患者在早期並不知情,後來病情加劇,甚至造成生命危險。某些患者表示,如果當時知道檳榔的危害,絕不會嚼食。

    在記者會現場,聯盟邀請到曾經罹患口腔癌的蔡大哥現身分享。他提到,自己在48歲時就已經出現癌前病變,長期嚼食檳榔導致口腔黏膜下纖維化,最終發展為第四期口腔癌,但直到59歲牙齦反覆潰爛才就醫。他回憶道,經過30小時的手術後,雖然成功挽回生命,但外觀及生活品質都受到極大影響,特別是語言功能的受損,讓他需要長時間復健才能恢復日常對話。他哽咽地表示,希望透過自己的經歷警示更多人,避免重蹈覆徹。

    此外,牙醫師全聯會副主委李楊鈞強調,每年死於口腔癌的3000多名國民,幾乎都是壯年人,這不僅影響患者本身,也對家庭造成重大衝擊。他呼籲政府應推動口腔癌篩檢,提高早期發現與治療的機會。然而,根據2021年的調查結果,59%的30歲以上嚼食檳榔者未曾接受過篩檢,這樣的情況使得許多人直到病情惡化才就醫,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

    家庭牙醫學會主委林伯彥也指出,檳榔不僅與口腔癌有關,還會引發其他口腔問題,如牙齒磨耗與敏感,進而影響日常生活及飲食。台灣多數罹患口腔癌的患者為男性,且大多為家庭經濟支柱,健康出問題往往會對整個家庭造成深遠影響。

    另外,牙醫師吳家佑呼籲,檳榔專法中應納入教育與宣傳措施,並確保有穩定的經費來源,以提高民眾對檳榔危害的認知。他強調,「千金難買早知道」,早期的教育和宣導能夠有效減少口腔癌的發病率。

    聯盟還表示,應刪除草案第十五條中關於「台灣原住民基於傳統文化不受法規限制」的規定,並呼籲立法禁止將檳榔銷售給未成年人與孕婦。

    對此,衛福部口腔司長張雍敏表示,檳榔專法草案目前已公開徵求意見,並在2月2日截止前收到接近五千條意見,會持續收集民眾反饋,她也指出,原本有產業團體計畫於2月10日舉行抗議活動,但據了解,該團體已暫時放緩計劃。
    游騰傑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