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42歲陳姓女子因為父母都罹患失智症,加上近期明顯記憶力、睡眠品質變差,就連工作都無法集中精神,所以擔心自己也患上失智症狀。醫生靠安排她接受功能醫學檢查,發現其實是她體內某種激素異常,於是訂定了飲食、作息、舒壓等調養計畫,成功改善了她的記憶力。
陳女對失智症的症狀相當熟悉,所以一發現自己出現症狀後就相當擔心,前往台中長安醫院求診;神經內科陳惠萱醫師替陳女安排功能醫學檢查,發現她的腎上腺皮質醇節律異常,推測這就是產生類似失智症狀的原因。
陳惠萱醫師替她安排醫師團隊、營養師和個案管理師一同制定治療調養計畫,包括飲食作息調整、營養補充、舒壓方式等,陳女醫照醫囑用藥、調養約2個多個月後,明顯發現記憶力、專注力都改善了。
陳惠萱醫師表示,對於確認是否罹患失智症,除了問診、神經學檢查之外還會抽血,為的是排除由於代謝問題、電解質異常、貧血、肝腎病變,或甲狀腺低下等所引起類似失智症的表現。另外,也會安排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等腦部檢查,確認有沒有腦萎縮、腦中風、腦積水或腦腫瘤等結構性病變;除此之外還會加上心理師評估。
患者陳女這些檢查結果都正常,但她還是相當擔憂,對醫師表示在網路查到有失智基因的檢測,經過討論後接受功能醫學檢查。陳惠萱醫師解釋,這種檢查方式不是為了「治療症狀」,而是為了「找出病因」,以分子醫學、營養醫學為基礎,考量個別患者的體質、基因、環境、飲食及生活習慣,注重每個器官之間的相互影響,最後提供個體化的建議及健康計畫;她提醒民眾,若檢查不出毛病且排除結構性的問題,可考慮功能醫學評估。
陳女靠著功能醫學檢查,這才發現腎上腺皮質醇節律異常,這種異常會影響身體其他賀爾蒙及血糖,也會影響腦部功能,可能就是造成她症狀的原因;至於生活習慣不佳、壓力過大、有三高或失智症基因等危險因子,也有可能會加重未來失智症的發生機率。
陳惠萱醫師提醒,如果沒有明顯的三高或腦部外傷,但65歲前就出現失智症狀,或許真的是和基因有關,建議下一代可提早評估檢查,早期介入有機會能延緩失智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