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示意圖。資料照
台灣基本工資將自明(2026)年起調升至每月2萬9500元,不過,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全教產)今日(10/23)指出,若以此標準比對教育現場,卻出現荒謬亂象,國小兼代課教師在幾乎全天留校、承擔完整教學責任的情況下,月薪僅約2萬9568元,僅比基本工資多出68元。全教產痛批,這樣的制度不僅對教育工作者極不公平,更是對教育專業的侮辱。
全教產指出,以現行計算方式,兼代課教師每節課酬為336元,每週授課22節、每月四週共計2萬9568元。雖名義上略高於基本工資,但教師實際工作除授課外,仍須進行備課、批改作業、協助行政事務、關懷學生日常與親師溝通等,「全天候待命」早已是常態。全教產強調,這群教師不只是「鐘點人力」,而是實質的全職教育工作者,卻只能領近乎底薪的待遇。
全教產批評,現行制度以「單節工時」計酬,等同將教育視為可替換、可量化的勞務,削弱了整體教育體系的穩定性,低薪長期壓縮教育從業者意願。全教產指出,現行制度已導致許多有心投入教育的年輕人望而卻步,低廉薪資對於兼代課教師更是沒有吸引力,「甚至是一種羞辱」,若政府不立即修正,未來將出現嚴重的師資缺口,導致教育現場出現「人才空洞化」。
全教產建議,應建立「教學專業保障薪資」制度,若兼代課教師每週授課節數達一定標準(如20節以上),應自動轉為具「專任保障薪資」身分,以月薪制計酬,反映其全時工作性質;教育部應訂定「備課與課務時數換算標準」,將教師隱性工時納入薪資評估,避免只計算「上課時間」的片面計酬模式。
全教產最後強調,當一個國家的教師被迫以「底薪」維持理想,社會應該感到羞愧。教育不僅在於培育下一代,更在於體現社會對專業的尊重;若政府與社會無法正視兼代課教師的處境,那麼「尊師重道」終將淪為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