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部分路口出現藍色色塊,提醒車輛減速慢行。取自台北市政府官網
馬路出現藍色色塊,究竟有用途?台北市民眾近日發現,有些巷弄路口處被弄上一段藍色方格,上頭還有紋路,相當好奇。交通局解答,這是行人友善區的部分設計,提醒車輛行經務必減速。警方指出,一旦超速最重可罰3萬6千元。
一名網友在threads發文,指出「最近修完路,多了紫色跟藍色的區塊,這是什麼用途啊」,其他網友笑稱「友善科技執法」、「準備削弱你荷包用的」。
北市師大公園段的巷弄建置瀝青減速平台,除了抬高車道,搭配彩色瀝青壓花鋪面。翻攝臺北交通大家談臉書
北市府先前表示,市長蔣萬安2023年考察新加坡樂齡安全區後,於大學里推動全國第一處行人友善區,其後再於師大附近的龍泉里、古莊里建置行人友善區,以及在信義區嘉興里設置規定更嚴的「行人優先區」。
改善項目包括轉角標線型人行道使路口縮小,即網路所稱的波浪人行道,搭配設置楔形標線、組裝式減速丘、彩色標記行穿線、彩色瀝青壓花等,提醒汽機車駕駛人進入行人友善區,須減速慢行。
其中,行人優先區的車輛時速不得超過20公里,行人友善區則不超過30公里,且禁止按鳴喇叭,若有超速違規,將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可處1200至2400元罰鍰,若超出最高速限40公里以上屬嚴重超速,最重可罰6000至36000元。
黃色棋盤格的彩色標記行穿線。翻攝臺北交通大家談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