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高雄輕軌成圓迎百日2-1】平均1週1撞 違規事故難解成隱憂

    2024-04-04 07:00 / 作者 施書瑜
    高雄輕軌車禍事故頻傳,今年已有12起違規,平均1週1撞。資料照。高市警交大提供
    高雄輕軌是全台灣第一條營運的輕軌運輸系統,今年1月1日全線成圓通車後,車禍事故頻傳;據統計,輕軌成圓至今已有12件違規碰撞輕軌事故,平均每月4起、每週1撞,雖部分路段已設科技執法與智慧防碰撞系統,但成效仍待觀望。

    高雄輕軌成圓後全長22.1公里、共38站,市府規劃59處智慧防碰撞系統,目的在偵測預判將闖入輕軌軌道的車輛,提供預警訊息給輕軌駕駛預為因應,以及全時自動偵測設備系統監控,後續也增設路口各種警示標誌、號誌,以及科技執法,藉以矯正或減少違規。

    高雄鐵路地下化後都市縫合,但輕軌地面化再度切割高雄市區,輕軌成圓通車後,佔用太多平面交通資源,其中最令人詬病的隱憂是輕軌事故頻傳;據高雄捷運公司、高市警察局交通大隊統計資料顯示,今年全段車禍事故(截至4月2日止)就有12件汽機車違規碰撞輕軌列車事故,日前甚至有駕駛深夜誤上輕軌車道,最後求助警方才脫困。

    高捷分析輕軌車禍事故主因,多為汽機車駕駛者違規,包含闖紅燈,或者違規左右轉等。但平均每個月就有4起意外、每週就有1件事故,若要維持輕軌站以及各輕軌路口人車安全,似乎需要投入更多人力,即使市府規劃科技執法與智慧防碰撞系統,目前相關改善措施,似乎並未達到預期效果。

    民眾吳小姐表示,科技執法無法根絕三寶,但若「每個路口」都有警察,就需考慮交警人力成本了;民眾黃先生認為,每個路口都應架設科技執法,很多違規者就是要收罰單才會警惕,也有人不滿輕軌沿線禁止左轉很擾民。

    高市議員白喬茵則認為,輕軌違規問題已是陳年舊事,不管是加裝科技執法或投入大量義交,目前改善狀況都非常有限,建議市府應好好統計肇事樣態,未來才有更多的參考依據研擬預防方案跟措施,總不可能為了防止輕軌被撞,未來通通裝上平交道吧?

    白喬茵進一步指出,市府舉辦多場大型活動都在輕軌沿線,輕軌也肩負高雄通勤、觀光的重任,應有更多的彈性空間,先加購車廂、列車,才有更多的彈性加開車輛、加密班次。

    高市議員張博洋表示,想提高輕軌使用意願,轉乘體驗也是一大重點,因此與輕軌沿線各站銜接的人行道重整就非常重要,應排除路樹浮根、鋪面破損、公共設施形成路障、無障礙銜接等問題。

    張博洋另也點出班距過長問題,他認為高雄大型活動只會越辦越多,但需求上升、班次不變,等待時間拉長,民眾使用體驗將大打折扣,雖然短期可以加開區間車因應,但長期來看,添購新車廂才是解方。

    高市府表示,輕軌營運單位高雄捷運公司分析輕軌碰撞事件成因,皆因民眾違規闖越造成;市府將依輕軌各路口防禦駕駛數量分析評估出潛在風險較高路口,加上大順路段共59處路口並建置科技執法及智慧系統。

    市府說明,目前已有12處輕軌路口完成設備設置,其中包含10處重點路口,以及高市警交大自行建置啟用的2處路口;其餘49處路口,也有10處辦理中,正進行AI影像訓練,預計4月中可驗收移交予交大使用;依交通大隊經驗,科技執法設備設置後約2至3個月可見初步成效,約可降低2至3成事故率。

    市府進一步指出,科技執法及智慧系統,為一整合交通執法及智慧運輸服務系統,藉由全時自動偵測設備,大數據可運用於車流分析、車輛違規行為樣態統計,進一步掌握高風險路段,作為輕軌沿線交通日後優化配套參考,搭配科技執法,能提醒民眾遵守路口號誌指示,減少違規行為,避免碰撞事故發生,提升整體路口行車安全。
    施書瑜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