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中國用電郵通知颱風中文名 氣象署:依台灣講法再命名

    2024-06-06 18:54 / 作者 中央社
    今年颱風將有新中文譯名。取自報天氣-中央氣象署臉書
    中國官媒報導,颱風中文譯名是兩岸4地「共同協商形成」。氣象署今天(6/6)對此指出,颱風中文譯名通常中國會透過窗口用E-mail的方式告知氣象署,氣象署則會依台灣的講法自行命名。

    中國官媒報導相關颱風中文譯名時稱「經過中國氣象局、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香港天文台和台灣地區氣象部門協商。」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指出,今年有9個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地區颱風新的命名,包含「蜻蜓」(Jamjari)、「青馬」(Tsing-ma)、「時鐘」(Tokei)、「坡鹿」(Ong-mang)、「阿穆丘」(Amuyao)、「古莎莉」(Gosari)、「核桃」(Hodu)、「沙布爾」(Sarbul)、「布袋蓮」(Luc-Binh)。

    其中,「時鐘」中國譯名為「道璣」;「布袋蓮」的譯名為「浮蓮」。

    氣象署副署長呂國臣告訴中央社記者,西北太平洋的颱風命名會在聯合國氣象組織的委員會檢討,造成巨大災害或劇烈颱風就會被除名,當1個颱風的名字被除名後,原本命名的國家就會給1個新的颱風名字。

    呂國臣指出,通常命名颱風的名字會以命名國的語言去命名,而中國氣象局、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香港天文台都是聯合國氣象組織的單位,當獲得訊息後就會先訂1個中文名字,並透過窗口把中文譯名提供給氣象署。

    呂國臣表示,氣象署會參考中國提供的訊息,以及參考這些命名,做台灣的颱風中文譯名,並會參考台灣是否有自己的說法,台灣有自己的說法就會用台灣的講法,像一些星座、植物的名字若和中國不一樣,就會採用台灣自己的名字說法。

    呂國臣說,氣象署命名完後也會透過窗口告知中國,有時候中國會參考台灣的命名,所以颱風的中文譯名大部分會一樣,少部分有所差異,中國也會尊重。

    至於海峽兩岸氣象合作協議,呂國臣指出,並沒有取消,只是有些交流沒有延續,不過過去雙方針對颱風命名方面,都是以書面形式溝通。
    中央社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