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7日,波蘭華沙機場軍事訓練期間,波蘭士兵守在愛國者防空系統前。路透社
烏克蘭戰爭及台海衝突的可能性,促使美國國防部和國防承包商透過海外產線來增加武器庫存。這些海外合作大多是透過抵銷協議(offset deals)而展開的,外國買家同意採購美國軍武,而美國軍武商則提供訂單和工作機會。
《華爾街日報》2日報導,美國國防部最近提出了2年內打造數千架無人機艦以和中國抗衡的計畫,但缺乏晶片、機械和有經驗的技工,使美國國防公司在美國本土提高產能有所侷限。
烏克蘭對砲彈和飛彈的需求仍然高,正在反攻的烏克蘭今夏使用了大量彈藥;不過美國國防部官員說,如果真與中國發生衝突,烏克蘭戰場的彈藥消耗量根本算不上什麼。
為此,美國國防部鼓勵承包商與盟國的廠商共享技術,透過「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來提高整體產能。主管採購與後勤的美國國防次長拉普蘭特(William LaPlante)說,預計未來數月內將會宣布一系列在歐洲和其他友邦建立武器產線的協議,「我們的方向是與合作夥伴共同開發、生產和維護產能」。
目前一些協議已經成形。波蘭國有軍備公司PGZ集團旗下的Mesko,有望生產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標槍飛彈(Javelin)和愛國者飛彈系統零件;德國萊茵金屬公司(Rheinmetal)則會和美國諾斯洛普格拉曼(Northrop Grumman)成立一間合資企業,製造F-35戰機機身和零件。
洛克希德馬丁生產的F-35戰機。圖為6月20日在法國巴黎航空展。路透社
提高美國產能耗費的時間比預期中更久透過合作協議而提高軍武產能的最大案例,是美英澳三方聯盟(AUKUS),協議主打美、英協助澳洲打造核潛艦,而實際上澳洲也會為美國製造武裝無人機、火箭引擎和其他設備。
俄羅斯2022年2月入侵烏克蘭以來,美國承諾向烏克蘭提供的武器和物資已超過400億美元;為了維持國內庫存,美國國防企業必須提高產能,但耗費的時間比美國國防部預期得還要長,美國公司和盟國企業因此開始尋求合作在海外擴大產能的機會。
美國公司在海外生產軍武很正常,洛克希德馬丁、雷神(RTX)、通用動力(General Dynamics)都收購了外國工廠來增加海外產線。不過,海外訂單大多是來自美國和盟友談成的抵銷協議,美國國防部開始推動這種模式,承包商也配合努力。
上月,美國陸軍和加拿大IMT Defense公司首度簽約,生產砲彈彈殼,未來幾年陸續交貨,之後可能還會有其他訂單。
美國賓州斯克蘭頓軍工廠製造的155公釐M795砲彈彈殼,圖為2023年4月。美聯社
烏克蘭戰爭爆發後,歐洲各國國防預算增加,也吸引美國國防企業增加對歐洲的投資、或建立更多合資公司。F-35戰機的製造商諾斯洛普格拉曼會和萊茵金屬公司成立合資公司,得益於德國去年宣布向美國採購35架F-35,總價約88億美元(約2807億元台幣)。
萊茵金屬公司彌補了土耳其企業退出後留下的空白,而且萊茵公司的產能可能還更強大。土耳其2019年被美國解除參與F-35計畫的資格,因為土耳其仍持續採購俄羅斯S-400防空飛彈系統,立場曖昧不明,可能損害F-35的效益。
波蘭、南韓成軍武界新血波蘭近年的軍事建設規模比德國還大,過去一年來向美國、南韓、土耳其和其他國家採購了數十億美元的軍備。何時可以開始幫美國生產標槍飛彈和愛國者系統零件,要看美國國務院何時點頭;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營運長聖約翰(Frank St. John)說,國防部和國務院一直在制定能夠簡化審核流程的新機制。
找盟國企業合作的風險,包含外匯波動、以及政治風向的變化。土耳其被踢出F-35計畫後,美國國防部原本估計只要1年就能找到替代對象,結果花了3年多。
2023年8月21日,在波蘭馬佐夫舍地區明斯克(Mińsk Mazowiecki)的空軍基地展示新到貨的南韓製FA-50輕型戰鬥機(高級教練機)。路透社
美國軍方強調,目前飛彈和砲彈庫存都仍足以應付美國面臨的威脅。陸軍部拒絕評論這些海外產能會否有助於他們達成提高產能的目標,例如155公釐砲彈。
155公釐砲彈被認為是最可能短缺的品項之一。這種砲彈大量投入烏克蘭戰場,美國今春找
南韓來協助供應給烏克蘭。美國陸軍部計畫將155公釐砲彈產能提高為原來的3倍,期望在18個月內達到月產8萬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