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8日,南韓總統尹錫悅(左起)、美國總統拜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馬里蘭州大衛營會面。美聯社
美國總統拜登18日在總統度假地大衛營與日相岸田文雄、南韓總統尹錫悅會面,是拜登首次在大衛營接待外國領袖,也是三國領袖第一次在國際會議以外進行獨立的三邊會議。英國廣播公司(BBC)19日一篇文章指出,這對拜登來說,是一次外交高潮,但這份盟友情誼仍然脆弱。
BBC指出,日本與南韓是鄰居,也都是美國的老朋友,但日韓彼此間從來都不是朋友。中國的崛起讓美國重燃對東亞的關注,也讓歷史恩怨糾結難解的日韓越走越近。
在大衛營進行會議前,拜登大讚岸田和尹錫悅的政治勇氣,「只要我們並肩,國家就會強大,世界也會更安全」。三人在聯合聲明裡反對中國在南海、東海的危險和侵略性行為,同意定期舉行聯合軍演、即時分享北韓情資、年年舉行峰會。
暫時放下爭端,但瞬息萬變有些人可能會將日韓關係描述為「亦敵亦友」,但BBC指出,這個詞用來描述南韓人過去受到的歷史傷害,未免太輕描淡寫,例如二戰時期的慰安婦問題,不是三言兩語可以帶過;部分南韓人認為,日本從來沒為1910至1945年的殖民統治做出適當的道歉,而日本則認為自己在一些條約裡已經贖罪。
2023年8月18日大衛營峰會,南韓總統尹錫悅(左)在美國總統拜登注視下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右)握手。美聯社
任何關係的冰釋,都像是疊疊樂,看似穩固,但一不小心也可能讓整座塔崩垮。2018年,南韓最高法院下令日本企業必須針對徵用工問題進行賠償,日本於是限制對南韓高科技產業的材料出口,兩國關係跌至1960年代以來最低,雖然這些問題在今年都獲得了解決。
日韓有充分理由暫時擱置爭執,即使要犧牲一些國內政治資本,因為眼前有更大的威脅:一是中國在亞洲的強勢態度讓鄰國都感到不安,對台灣的侵擾和大型軍演是家常便飯;二是北韓從2022年初以來頻繁發射飛彈,至今已超過100次,包含飛彈直接飛越日本上空。而烏克蘭戰爭已使各國領袖都比過去更視國安為第一要務。
這些威脅都幫助了拜登取得美國前幾屆政府沒能達成的外交勝利。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Andrew Yeo)東亞政策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呂寅曄(Andrew Yeo)表示,大衛營峰會是美日韓三邊關係的重要里程碑,因為這份關係在過去30年來有點斷斷續續,而今,三邊的目標應該是要
維持這一年多來取得的成果,「同時累積動力,持續應付東北亞和印太地區的安全挑戰」。
日韓現任領袖國內支持率都很低本次大衛營會議除了同意設立三方熱線,最重要的是同意每年舉行一次會議。BBC指出,美國的目標是要建立長期關係,即使總統換人,這份關係也必須持續。
南韓總統尹錫悅(左起)、美國總統拜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大衛營合影。路透社
華府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資深研究員金杜妍(Duyeon Kim,音譯)指出,日韓政府都必須要在換人執政後積極繼續推動這份共同願景,因為日韓關係未來仍會有起有落,「
如果南韓下屆總統是極左、日本下任首相是極右,他們當中任何一人都有可能破壞拜登、岸田、尹錫悅目前做的所有努力」。
2024對東亞將會是重要的一年,首先是1月台灣總統暨立法院大選,4月有南韓國會大選,9月是日本執政黨自民黨黨魁選舉,11月則是美國總統大選。布魯金斯學會資深研究員呂寅曄說,國際間根深柢固的緊張關係,不會在一夕間消失,尤其南韓在被殖民時期對日本留下了深刻的仇恨,「我們可能會持續看見外交爭端,就像幾週前日本防衛省在國安戰略裡說竹島(南韓稱『獨島』)是日本領土一樣」。
呂寅曄繼續指出,「
岸田和尹錫悅在國內的支持率都相對低」,這可能會限制他們在改善日韓關係上能夠投入的政治資本;他個人也認為,日韓之間,「尤其是日本」,對於殖民南韓和其他地方的歷史,終究需要更徹底的結算方式。
國安合作不難,難的是經濟圍堵BBC提到,日韓兩國可能也都不願像拜登那樣強烈批評中國,他們在峰會後的公開談話可能會比較避免去提及中國,任何涉及經濟的聯合舉措都會比國安協議更難談成;美中的經濟戰、晶片戰等,都已讓日韓付出代價,中國對日韓都是重要貿易夥伴,日產、三星等公司也都相當仰賴中國勞動力和消費者。
2023年8月18日,南韓總統尹錫悅(左起)、美國總統拜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馬里蘭州大衛營會面。路透社
中國已表達對此次美日韓峰會的不滿,無論美國如何否認、強調這不是針對中國,在中國看來,事實就是這又是一次美國企圖抑制中國影響力的行動,彷彿要建立一個亞洲版的小北約(NATO)。
中國外長王毅今年7月呼籲日韓與中國合作「振興東亞」,並對日韓喊話:「不管你把頭髮染得再黃,鼻子修得再尖,也變不了歐美人,變不成西方人。我們要知道,自己的根在什麼地方。」
而美國總統拜登雖然專注在亞洲建立防衛聯盟,但在外交空間上,與中國、北韓的接觸並未留下太多餘地。美國正在努力改變這一點,自6月起,國務卿布林肯、財長葉倫、氣候特使凱瑞等高官紛紛訪中,還有報導稱美國正設法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接洽,願在「無前提」的情況下進行高層會談。
然而,隨著美國大選的選舉週期一天天接近,選戰之激烈可想而知,拜登要一面應付競選、一面應對國際局勢,且能否勝選連任還是個問題,時間總是寶貴且不夠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