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稱「食腦變形蟲」的福氏內格里蟲。翻攝iccsafe.org網站
國內發生福氏內格里阿米巴腦膜腦炎死亡病例,北部一名30多歲女子到親水設施遊玩後,上月26日發病,6天後死亡。國外不乏相關病例,此病雖少見但致死率極高,幾乎所有淡水中都有其足跡,難以預防。
美國喬治亞州17歲少女艾班羅斯(Megan Ebenroth)上月11日到當地一座湖泊游泳,疑因湖水感染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Naegleria fowleri),幾天後出現劇烈頭痛和失去平衡感等症狀,送醫後立即插管治療陷入昏迷,同月22日去世。她的父母表示,女兒發病後無法說話或走路。
艾班羅斯是喬治亞州自1962年以來第6起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死亡病例,該州衛生局指出,這種阿米巴原蟲在湖泊、河流或溫泉中相當常見,完全無法預防或控制。
根據衛福部疾管署官網,內格里阿米巴(Naegleria)為環境中自由營生的單細胞阿米巴原蟲,有40多種,其中只有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又稱食腦菌、食腦變形蟲、福氏阿米巴蟲或福氏內格里蟲)會感染人類,經過鼻腔沿著嗅覺神經鑽入縫隙進入腦部,造成腦部腫脹並破壞大腦組織。
在淡水湖泊及河川、溫泉水、工廠排出的溫水、飲用溫泉水、含氯量不足的游泳池水、熱水器及土壤中都可發現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蹤跡,而含鹽量較高的海水尚未有檢出案例。此蟲喜好溫暖環境,能生存於攝氏46度的溫熱環境中,在高溫下也可短暫存活,在消毒良好的游泳池中較不易感染。
美國上月亦有一例相關死亡病例,內華達州一名2歲男童上月被家人帶去野溪溫泉艾許溫泉(Ash Springs),疑在溫泉感染,7天後死亡。今年2月,一名佛州居民感染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後死亡,感染途徑是自來水,佛州衛生局呼籲民眾應將自來水過濾或煮沸後再飲用。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統計,自1962年至2021年,全美共有154例感染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其中只有4人存活。以此數據推估,致死率超過97%。
感染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的症狀包括劇烈頭痛、發燒、噁心、嘔吐等,病程進展非常快速,患者接著可能出現頸部僵硬、痙攣、幻覺及昏迷等狀況。治療方法為綜合投藥,包括抗生素阿奇黴素(azithromycin)、抗真菌藥氟康唑(fluconazole)、抗變形蟲藥米替福新(miltefosine)及皮質類固醇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