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塑膠污染嚴重。彭博新聞
全球逾170國代表29日起將聚集法國巴黎,針對《全球塑膠公約》的制定展開第二輪會議。不過作為亞太地區代表國家之一的日本,立場令人憂慮。日本向來給人乾淨清潔的印象,球迷會主動在足球場撿垃圾的公德心也舉世聞名,但有輿論憂心,日本的環境保護政策可能並非如此。
全球175國代表2022年3月達成協議,將商討制定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全球塑膠公約》(Global Plastic Treaty),涵蓋塑膠從生產、消費到棄置整個週期;同年11月已在烏拉圭舉行首輪協商,初步顯示公約內容雄心勃勃,可望終結一次性塑膠的使用,點燃塑膠容器循環使用的革命。
不過,日本環境專家小池宏隆投書《外交家》指出,日本身為聯合國環境署的塑膠污染跨政府協調委員會亞太地區代表之一,對《全球塑膠公約》採取的立場卻頗令人憂心,過於強調海洋垃圾,且暗示只要做好塑膠垃圾的焚化處理或回收,就能避免流入大海。
小池宏隆指出,基於全球暖化,焚燒塑膠顯然不是應對危機的選項,但目前看來,回收也無法解決塑膠垃圾過量的問題,因為日本的塑膠垃圾回收率僅22%。在一次性塑膠用品不斷增產的情況下,再怎麼回收也難以解決塑膠垃圾過量的問題。
四月間在日本札幌舉行的七大工業國集團(G7)氣候、能源、環境部長級會議中,日本與各國承諾在2040年前停止增加塑膠污染,並未侷限於海洋垃圾,但是否真能落實,仍要看日本在《全球塑膠公約》第二輪協商中實際採取的立場。
另一方面,日本目前的立場過度仰賴自願行動,傾向不強制執行全球通行的規則,也令人感到憂慮。日本政府稱,不應對塑膠生產與使用實施「全面禁令」,須考量「國家情況與社經影響」。但小池宏隆表示,已有充分且明確的證據顯示,嚴格限制塑膠生產,並採取科學措施解決塑膠污染,已勢在必行。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內共有53個成員國的「高野心聯盟」(High Ambition Coalition)都呼籲減少塑膠生產,並限制或禁用特定的塑膠聚合物。這些國家包括盧安達、挪威、加拿大、南韓、歐盟各國等。
小池宏隆指出,當前全球已處在要繼續讓塑膠垃圾爆增,或為了健康與氣候而減少塑膠產量的十字路口。
他主張,《全球塑膠公約》必須規定降低塑膠生產與使用,並設定達成減產目標的期限,特別是必須訂定逐步淘汰一次性塑膠與有毒塑膠的計劃,因為這些塑膠產品對環境與健康的危害實在太大。
小池宏隆也認為,《全球塑膠公約》必須制定適用於所有國家的全球性規範。此外,各國也必須公開公正討論塑膠供應鏈中會有哪些人受到負面影響,但須避免石化產業的干擾。
小池宏隆警告,若不積極規範,全球未來10年至15年塑膠產量將翻倍,至2050年更達目前產量的三倍。他表示,現在就是解決塑膠危機的難得機會,必須制定強而有力的塑膠公約,讓我們能擁有清淨安全的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