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克今天(4/13)將訪中國,進行為期3天訪問,預期她將重申歐盟對中國的共同政策、反對單方面改變台海現狀的立場。貝爾伯克對中國立場較強硬,路透社分析,在法國總統馬克宏近日訪中後發表的親中言論後,貝爾伯克此行還得幫馬克宏做損害控制,免得歐洲的對中態度出現混亂。
路透社12日報導,德國外長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首度出訪中國,將與中國外事辦主任王毅、外長秦剛、前國家副主席王岐山等人會面。她在行前表示,此行首要任務是提醒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且對俄羅斯有影響力,負有推動俄羅斯停戰的責任,並強調歐洲對於台海問題的共同看法,「單方面改變現狀是不可接受的」。
貝爾伯克指出,歐洲將中國視為合作夥伴、競爭對手和體制上的對手;中國是德國最大貿易夥伴,「我很明確地認為,經濟脫鉤對我們沒有好處,但我們必須更有系統地審視、並減少單方面依賴的風險」,而每天行經台灣海峽的貨運量佔全球貿易50%,同樣有必要降台海衝突升級的風險。
日前,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訪中後接受歐洲政治新聞網Politico和法國《迴聲報》(Les Echos)採訪,呼籲歐盟要減少對美國的依賴,談到台海時,警告歐洲「不要跟隨美國步調、或中國的過度反應起舞,讓自己被捲入不屬於我們的危機」。
這番言論在美國和歐洲都引出反對意見。許多歐洲政治家、外交官和分析人士認為,馬克宏這種說法反而破壞了跨大西洋的團結,等於送給中國一個大禮。
因此,德國外長貝爾伯克這次訪中的利害關係就上升。許多歐盟成員希望德國藉此機會,對歐盟的對中政策制定一個明確、統一的路線。
去風險化:減少歐洲對中國的單方面依賴位於波蘭華沙的歐盟智庫「歐洲外交關係協會」(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中歐關係研究員巴赫爾斯卡(Alicja Bachulska)表示,貝爾伯克此行目標,現在很大程度變成了損害控制,「但是馬克宏言論造成的陰霾很大,最後能否拉回平衡還是未知」。
綠黨籍的貝爾伯克對中、俄態度強硬。2021年她競選總理時,就曾表示反對德俄之間的北溪2號(Nord Stream 2)天然氣管線;候任外長時,她表示與中國的交流將採取「對話和強硬」,當時還稱不排除抵制北京冬奧。
貝爾伯克目前還在起草一份減少德國依賴中國經貿的政策,對中態度比德國社民黨籍的總理蕭茲(Olaf Scholz)還要硬。 智庫德國外交關係協會(Germ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的中國議題專家盧立格(Tim Ruehlig)表示,貝爾伯克被中國視為「麻煩製造者」:「如果這一點對她此行沒造成影響,我會覺得很訝異」。
德國聯邦議院外交委員會成員史密德(Nils Schmid)則表示,馬克宏的言論破壞了歐洲推動對中國一致政策的努力,現在貝爾伯克必須在訪中期間明確表述德國的對台立場。
路透社指出,一些歐盟國家,尤其是重視與美關係的中東歐國家,希望貝爾伯克發表的立場可以更接近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范德賴恩與馬克宏同時訪中,出發前幾天她曾表示,歐洲必須在外交和經濟上消除依賴中國的風險。相比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熱烈接待馬克宏,范德賴恩抵中國後受到的待遇明顯是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