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共和黨籍聯邦參議員盧比歐。路透社
法國總統馬克宏在訪問中國後,向媒體宣稱歐洲應戰略自主、不隨美國起舞、不捲入「不是自己的危機」、不該因台灣和中國起衝突等言論,繼續引發廣泛抨擊。美國聯邦參議員盧比歐表示,如果馬克宏這番話是代表全歐洲,美國應考慮將外交政策集中於圍堵中國,讓歐洲自己去應對烏克蘭戰爭。
共和黨籍的盧比歐(Marco Rubio)表示,馬克宏和習近平對談6小時後,又發表了那些言論。盧比歐說,他支持美國援助烏克蘭,但如果歐洲面對中國威脅與台灣問題要選邊站,「那也許我們應該說,我們要專注於台灣問題與中國帶來的威脅,你們自己去應付烏克蘭問題和歐洲問題吧」。
訪問馬克宏的歐洲版Politico表示,專訪文章應馬克宏要求,在發表前送交法國總統府接受檢視後,馬克宏對台灣問題更直率的回答被刪除。盧比歐指責,馬克宏原本還說了「更糟糕」的話。
成員來自15國的「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nter-Parliamentary Alliance on China,IPAC)成員10日發表聯合聲明,強調馬克宏的涉台言論不代表歐洲,且與歐洲各國議會的看法相去甚遠。聲明指出,對獨裁政權抱持綏靖態度有何後果,歷史上已有嚴厲教訓,「不幸的是我們幾乎看不出總統先生(馬克宏)學到任何教訓」。
《華爾街日報》也在社論中表示,法國總統「毫無助益」的言論只會破壞美日在西太平洋對中國的威懾效果,並讓更多美國議員想減少美國對歐洲付出的努力,「拜登總統若還醒著,應該致電馬克宏先生,問他是否想讓川普再當選」。
《衛報》形容馬克宏「飛入抨擊風暴」,因為許多歐洲議會議員都對馬克宏的說法不以為然。一名不具名的議員表示,馬克宏只能代表法國,「他無法真正代表歐洲講話」。
俄烏戰爭打了14個月 現在談歐洲戰略自主「令人驚訝」這名議員表示,「在2023年4月的現在強調戰略自主,令人有點驚訝」,因為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14個月來,「世界已經改變了」;歐洲大幅仰賴美國協助烏克蘭抵禦俄國,能否如馬克宏提議的歐洲議會成為美中之外的全球「第三極」,令人質疑。
德國國會議員、前外交委員會主席洛特根(Norbert Röttgen)痛批,馬克宏將訪中之行變成「習近平的公關技倆」,而且還成為歐洲的「外交災難」。他表示,馬克宏以主權之名,將歐洲與美國「劃清界限」而非定義為盟友關係,「他在歐洲已越來越孤立了」。
歐洲議會中國關係代表團主席包瑞翰(Reinhard Butiköfer)也形容馬克宏的中國之行是「徹底的災難」,稱馬克宏對歐洲戰略自主、成為世界「第三極」的「白日夢」根本「超出常軌」。包瑞翰認為,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 Ursula von der Leyen)是「比較好的選擇」。
遭批做白日夢、逢迎獨裁者政治風險諮詢公司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歐洲部門主管拉曼(Mujtaba Rahman)表示,馬克宏發表這番言論的時機很糟,「在他對中國的國是訪問結束、中國開始環台軍演時說這些話,是一大錯誤,會被解讀為對北京抱持綏靖政策、對中國的進犯行動開綠燈」。
拉曼並表示,馬克宏赴中後接受Politico與《迴聲報》的訪問,可以視為送給習近平的告別禮物,是繼馬克宏對普丁之後「逢迎獨裁者的又一失敗之舉」,也顯示馬克宏可能是想藉此拉抬低迷的民意支持率,「更可能的是,這就是馬克宏在做自己,用令人玩味的方式事先思考問題,卻不衡量他說的話會立即引發哪些政治效應」。
馬克宏這回的出格言論,也令人想起他2019年曾說北約已處於「腦死」狀態。去年他表示,俄烏戰爭若進入和談階段,俄羅斯也需要安全保證,亦激怒中歐與東歐國家。
馬克宏的支持者則認為,他的主張就是二戰後法國大致遵循的戴高樂主義,沒什麼令人意外之處。戴高樂(Charles de Gaulle)主張法國必須成為獨立自主的強權,在經濟、軍事、外交三大領域都須維持自己的體系和影響力,以免受制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