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日,越南河內火車街。路透社
今年是越戰結束50週年,處於共產黨統治下的越南在越戰結束約10年後開始採取的經濟開放逐漸見效。越南近30年來的國內生產總額(GDP)成長51倍,得益於蘋果(Apple Inc.)和三星(Samsung)的投資,是東南亞國協裡對美國出口額最高的國家。越南正努力吸引更多高技術人才回流,然而越南勞工在國外頻傳逃跑,開始成為外國治安的破口。
1975年越戰結束後,北越統一南越,但國家仍未平靜,1978年越柬戰爭、1979年越中戰爭,與這兩國始終有衝突,在國際上的最大盟友是蘇聯。1990年代蘇聯瓦解後,越南與中國關係改善;與美國的關係則是在歐巴馬政府時期開始解凍,隨著美中角力成為國際競爭主軸,越南搖身一變,成為美國爭取合作的盟友。
經濟管制鬆綁,迎三星蘋果加持如今的越南國際地位與半世紀前大不相同。政治上,越南和美國、俄羅斯、中國這三大勢力都簽有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協議;經濟上,越南共產黨1986年仿照中共總書記鄧小平的路線,提出了改革開放,至1990年代後半期開始收獲成效,以1991-1997年擔任越南總理的武文杰(Vo Van Kiet)為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越南仍以資本管制和國有企業掌控著國內經濟,但基本上已經放棄了共產黨傳統上最愛推出的計畫經濟制。
2025年10月9日,北韓勞動黨成立80週年,俄國國安會副主席梅德韋傑夫(右起)、越南總書記蘇林、北韓領導人金正恩、中國總理李強觀看大閱兵。路透社/俄羅斯衛星社
2025年4月14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左)訪越南,與越共總書記蘇林(右)會面。路透社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24年,越南GDP已成長至1994年的51倍,是東南亞國協(ASEAN)當中經濟成長率最高的國家。從武文杰時代算起,當中有許多重要事件:1994年美國解除經濟制裁、1995年加入東協、2007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2009年南韓三星在越南北寧省開設第一家手機工廠。
三星最早在1995年就於胡志明市設廠,當時是製造電視,而在北寧省開設的手機廠規模大得多;2014年,三星又在太原省開設了第二間手機廠。目前,三星約有4成的智慧型手機是在越南製造。
截至2025年4月底,三星在越南投資共已投資232億美元(約7167億元台幣),是越南最大外國投資者。2024年,三星越南廠營收625億美元(約1.9兆元台幣),包含出口營收544億美元(約1.7億元台幣),佔越南出口總額13.4%。
過去,中國靠著廉價勞力吸引外國設廠而得到經濟成長,然而隨著中國勞工的薪資有所成長,2010年代起,這個優勢被東南亞取代;平均人口年齡才33歲的越南獲得機會,成為電子零件代工基地。
2025年4月9日,南韓三星電機位於越南太原的工廠。路透社
2025年4月3日,南韓三星電子在越南北寧省的生產中心。路透社
因此除了三星投資,越南現在也是美國蘋果公司在東南亞的最大合作對象。據蘋果公布資料,2015年越南只有12間公司是蘋果的零件供應商,2024年已增加到35家公司,居東南亞之冠,領先有24家合作廠商的泰國。預計今年全球生產的蘋果平板電腦(iPad)有2成是越南製造。
越南與美國的和解,主要從歐巴馬時期開始明顯改善,除了美方示好,當時的越共總書記阮富仲(Nguyen Phu Trong)也注重與美國加強關係。阮富仲2016年提出「竹子外交」,認為外交政策應該靈活適應環境,使越南在對外策略上擺脫僵化的意識形態綑綁。
對美出口居東協之冠,拚2045成高收入國2017年川普就任美國總統後,開啟對中國的貿易戰,各大企業為了去風險,開始將供應鏈中國外移到東南亞,越南又是首選,推動了越南對美國出口成長。貿易戰開打後,美中角力格局底定,拜登時期也沒有改變對中強硬的路線,2023年美越簽署了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目前,越南是美國第四大貿易逆差對象,僅次於中國、歐盟、墨西哥,加上越南是中國商品洗產地的主要轉運點之一,川普今年4月甫推出對等關稅時,對越南的關稅稅率就高達46%;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當時將越南今年的經濟成長預測由原本的6.1%調降至5.2%,仍優於泰國,但低於越南今年設定的成長8%目標。
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 SA)駐香港資深新興亞洲經濟學家阮楨(Trinh Nguyen,音譯)表示,越南很可能成為川普2.0貿易戰的最大輸家,因為東協和中國供應鏈幾乎是融合在一起,很難完全分離。
2025年10月29日,南韓慶州主辦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美國總統川普與另7國領袖晚餐同桌,自川普開始順時針依序為南韓總統李在明、越南國家主席梁強、紐西蘭總理盧克森、加拿大總理卡尼、泰國總理阿廷努、新加坡總理黃循財、澳洲總理艾班尼斯。美聯社
2025年10月26日,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東協-美國峰會,美國總統川普與越南總理范明正(Pham Minh Chinh)握手打招呼。美聯社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越南人均GDP在2018年突破具指標性的3000美元(約9.3萬元台幣)大關,2020年超越菲律賓,2024年人均GDP來到4535美元(約14萬元台幣),預計2028年超越泰國和馬來西亞。
越南政府力圖在2030年實現人均GDP 超過7500美元(約23萬元台幣),目標是2045年成為高收入國家。不過,在川普時代,越南需要在經貿和外交方面都加倍努力找到疏通途徑;為了吸引更多人才,越南今年6月修改移民法,允許雙重國籍,未來可能推出更多獎勵措施。
越南內部仍有貪腐問題,為了肅貪,越南政府今年將省市數量由63個合併為34個,並計畫在2030年前裁減20%公務員職位,目前越南政府官員的月薪介於300 萬到2300萬盾(約3525元至2.7萬元台幣,不含津貼)之間,低於一般水準,原意是作為簡約的榜樣,但反而成為貪汙動機之一,越南政府有意將公務員月薪提高到私部門的平均薪資,但不確定短期內能否實現。
回顧越南從越戰後一路走來,顯示該國充分記取戰爭帶來的慘痛經驗。承繼武文杰大力推動的經濟開放、阮富仲的竹子外交,現任越共總書記蘇林(To Lam)今年4月30日在紀念越戰結束50週年的活動上也
告訴國民,「放下過去,尊重差異,展望未來」,共同努力建立和平統一、幸福繁榮的越南。
不過,越南尚未達到足夠的繁榮程度,且發展過程勢必出現貧富與區域發展不均的問題。越南若想在世界舞台上獲得各方尊重,除了吸引人才,勢必要正視國民偷渡、非法居留外國的問題;不只是因為國家聲譽,也因為這些事件當中往往牽涉了人口販運或詐欺等犯罪行為。
2025年9月2日,越南河內。路透社
2025年8月26日,颱風「劍魚」登陸越南後災情嚴重,圖為河內一條積水道路。美聯社
英吉利海峽偷渡客,越南人數排第三台灣近年越來越常聽聞逃逸移工涉入社會事件。根據
移民署統計資料,截至2025年9月,全台有近9.5萬名失聯移工,越南籍就佔約6萬人(男4.5萬人、女1.5萬人)。
不只台灣,德國今年也發生引人側目的移工逃逸事件,英國近年則面臨越南偷渡客的問題。從英國和德國案例來看,越南人非法居留外國的模式有兩種,一種是選擇冒險,一種則是被騙。不過,出發點無非都是基於對改善生活狀況的憧憬。
《日經亞洲》9月曾報導,越南偷渡到英國的路線行之有年,首先先設法到達歐陸任何一國,偷偷摸摸徒步穿越歐洲,然後從法國搭乘橡皮艇、或躲在貨櫃車裡進到英國。近年來人數增多,2023年有 1306名越南偷渡客搭小艇穿越英吉利海峽到英國,2024年暴增為3602人,同年度至少82人死於偷渡過程中。
2024年透過橡皮艇偷渡到英國的族群當中,越南人數排第三,僅次於蘇丹和厄利垂亞、多於伊朗和阿富汗。英國政府今年3月與越南針對移民問題舉行雙邊對話,9月宣布加強打擊非法移民,當時也特別提到和越南簽署的打擊人口販運計畫,並對《日經亞洲》表示,那些協助偷渡的人口販運集團根本不在乎他人死活,只要那些人能付錢就行。
越南人拚死也要到英國的原因之一,是為了過上更好的生活、或者賺錢給還在越南的家人。《日經亞洲》引述的一個案例中,自幼隨父母來到英國的彼得(Peter),如今在倫敦擁有2家美甲沙龍,還在越南海防市蓋了大房子給全家住。
彼得沒有透露他的父母是如何來到英國的,而他的侄子丹尼(Danny)以他員工的身分來到英國,今年9月拿到英國公民身分,他們表示,越南沒有健保,如果真的需要幫助,大概得用社群平台找慈善機構幫忙,不過有些慈善機構背後其實是黑道,所以有些越南人會設法找「人力仲介」安排出國。
而這些人力仲介通常和跨國犯罪集團有往來,會收取高額費用。例如英國政府官網說,移工家屬的簽證延長費用是1321英鎊(約5.3萬元台幣),但丹尼表示,他母親每次都要必須付給仲介4000英鎊(約16萬元台幣)。
彼得和丹尼這種親緣紐帶拉動的人口流動,是越南非法居留外國的經典模式。總部在柏林的越南國際安全勞動聯盟(Vietnam International Safe Labour Alliance)聯合創辦人武咪咪(Mimi Vu,音譯)說,這種家族範例也是導致越南人持續冒險外移的動機之一,「很多人會想:我表姊這樣做了,我親姊姊也去了,我也想這樣做」。
2023年4月,台灣海巡署緝獲台灣籍漁船載送越南偷渡客。資料照,海巡署提供
而比敲詐仲介費、手續費更惡劣的是,如果尋求人力仲介管道的人本身太弱勢,年輕男子會被安排去幫犯罪集團種大麻,而一些被剝削的女性則是被要求去某些美甲店工作。
彼得說,縱使冒險偷渡可能喪命,「這完全無法阻止大家對於前去英國的需求」,區區一份政府公告哪能有效勸阻民眾?而政府公佈的攔截偷渡數字也只是冰山一角,「還有很多人沒被抓到」。
聽信仲介畫大餅,越籍生赴德實習落陷阱10月下旬報導,德國柏林一所飯店管理學院近月以來有200多名越南實習生逃跑,佔該校越籍生總數的三分之一;德國警方加強臨檢後發現,一些逃逸學生後來會去餐廳或美甲店非法工作。而實際上,過去兩年來,這類越籍實習生逃逸失聯的趨勢早已慢慢浮現。
德國目前有約1.6萬名來自越南的實習生,學生每週4天在企業實習,第5天在職業學校上課。實習有薪資可領,第一年實習的平均月薪約1000歐元(約3.5萬元台幣)。
這筆月薪對越南人來說相當優渥,德國也並非隨便就收實習生,其中一項要求是申請人必須有歌德學院(德國官方的文化中心)核發的德語檢定證書。
柏林布蘭登堡區餐飲公會總經理李斯納(Sebastian Riesner)說,「我們知道有些實習生向越南仲介支付了高達2萬歐元(約71萬元台幣)的手續費,拿到偽造的檢定證書」,這筆錢可能是家人代墊的,因此他們背負著把錢賺回來的巨大壓力。
德國勞動部表示,德國方面禁止企業或學校向實習生收取費用,但德國畢竟管不到國外。一些越南人力機構會向民眾收取高額費用,幫助他們拿到德國實習工作。
2024年9月,德國柏林的東宣市場(Dong Xuan Center)入口,這是德國最大的越南市場之一。路透社
越南國際安全勞動聯盟的武咪咪指出,人力機構利用TikTok這類平台,騙越南年輕人說德國實習月薪高達2500歐元(約8.9萬元台幣),「大部分年輕人不是一開始就計畫要去德國非法工作,而是要去增加技能經驗和賺錢,類似壯遊年(gap year)的概念」,這種假宣傳導致他們到德國後發現薪資並沒有那麼多,他們除了要負擔生活開銷,還得設法把仲介費賺回來,最後只好逃跑去非法工作。
如果在德國靠美甲或餐廳賺不了太多,接下來就可能涉足跨國網路犯罪。武咪咪說,許多被賣去英國的受害者先前都曾待過德國。
德國勞動部擬在12月與越南舉行雙邊會議時,和越南討論這些人力機構收取高額仲介費的問題。而海外的越南僑民也設法提供幫助,成立了良心招聘機構。
例如去年年初成立的Alma Recruiting,在胡志明市和德國圖賓根(Tuebingen)各有辦公室,胡志明市辦公室會透過正規的語言學校招募越南年輕人,圖賓根辦公室則負責聯絡培訓單位;從機場接送,到學生在德國的保險、稅務和銀行帳戶等行政手續,Alma Recruiting都會派人協助辦理。
Alma Recruiting聯合創辦人阮進(Tien Nguyen,音譯)表示,德國對勞工有長期需求,越南則有人力資源的潛力,「但我們看到太多原本應該成功的案例,卻因為實習申請人的職業選擇不明確、語言程度不足、缺乏支援、協辦機構各自為政、畫大餅、開出不切實際的價格、黑箱作業等原因而失敗」,而這些阻礙是可以化解的。
受Alma Recruiting協助而成功在德國埃斯林根(Esslingen)一間牙醫診所實習的阮明奎(Nguyen Minh Khue,音譯)希望同胞們知道,不是來到德國就能夠開創新的人生,「無論你在越南學了多少德語,剛到德國時你根本無法聽懂這裡的人在說什麼,所以就算拿到語言課程的證書,你也必須繼續學習。不懂德語,你就無法融入工作和日常生活」。
從英國、德國案例可見,偷渡或逃逸不一定是當事人個人意願使然,也受本國和外國的社會、經濟差異所驅動,並被仲介、人口販子利用,最後淪為犯罪集團的卒子。政府應加強跨國協調、追查不法仲介、設立明確的仲介和雇傭規範,包含完整的培訓和給予移工合理待遇,針對違法者也須落實刑責或遣返機制,而不是一句需要人力就一味引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