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豐銀行在倫敦金絲雀碼頭的總部大樓。路透社
香港英文媒體《南華早報》報導,在香港房市貸款惡化之際,總部位於倫敦的滙豐控股今日(10/9)宣布,計畫將旗下恒生銀行私有化,將以每股155港元的現金收購所有流通中的股份,為這家子公司長達半世紀的上市歷史畫下休止符。
恒生銀行的歷史可追溯至1933年成立的恒生銀號,但在1965年發生的一場擠兌事件,導致該行近1/4的儲備金蒸發殆盡,決議把銀行控股權售予滙豐,並於1972年在香港上市。隨著時間推移,滙豐銀行對恒生銀行的持股比重,已從最初的51%增加到近63%。
滙豐控股行政總裁艾橋智(Georges Elhedery)在香港宣布恒生銀行私有化後向媒體表示,滙豐作為100%股東的優勢在於賦予恒生銀行更大的靈活性,使其能在滙豐集團的傘下更有效地管理資本和比例,「這項計畫是促進增長的長期戰略投資,我們認為這將為所有股東創造長久價值。」
報導指,每股155港元的收購價較週三的收盤價119港元溢價30%,私有化將使滙豐損失約1062億港元的現金支出。艾橋智表示,恒生銀行將保留其品牌、分行網路以及11名董事會成員,還有根據香港銀行業條例頒發的牌照與對客戶的「主張」。
消息公布後,恒生銀行在港股價一度飆漲41%,創下有史以來最大盤中漲幅,達到5年來的最高點168港元。滙豐銀行股價則一度下跌7.2%。
香港的房地產價格已從2021年的高峰暴跌30%,這讓作為本地最大註冊銀行的恒生感到壓力。截至今年6月,不良房地產貸款較去年飆升85%至250億港元,迫使恒生銀行增提撥備因應,但不良貸款已佔總貸款比例達6.69%,增提撥備更拖累該行上半年利潤跌至68.8億港元。
然而,艾橋智否認私有化與壞帳有關。他將香港近期面臨的挑戰視為信貸週期性挑戰,並稱已開始在商業地產的某些領域觀察到趨穩跡象,認為港府採取的措施應能改變供需動能並改善現狀。
儘管如此,該集團仍於上月進行高層重組,將滙豐銀行香港區行政總裁林慧虹(Luanne Lim)調任恒生銀行負責人,恒生銀行行政總裁施穎茵(Diana Cesar)回到母公司擔任香港區副主席;滙豐香港區零售銀行及財富管理業務總經理伍楊玉如(Maggie Ng)則兼任林慧虹的行政總裁一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