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化學獎今天(10/8)公布,由北川進(左起),羅布森、亞基3位學者共同獲得。翻攝諾貝爾X
瑞典皇家科學院8日宣布,化學獎頒給日本學者北川進,英裔澳洲學者羅布森,以及約旦裔美國學者亞基。諾貝爾化學委員會指出,「金屬有機框架(MOFs)具有龐大潛力,帶來可按需客製、具新功能的材料,這在過去難以想像」。
諾委會新聞稿指出,今年的3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創造具有大空間的分子結構,使氣體和其他化學物質能夠流動,這些結構就是「金屬有機框架」,它可用於從沙漠空氣中收集水分,捕獲二氧化碳,儲存有毒氣體或催化化學反應。
什麼是金屬有機框架?簡單來說就是由金屬離子與有機分子組成的結構,經過適當排列,結構中有大量腔室,可以容納各種化學分子。
金屬有機框架可以用在吸附毒物,也可以捕捉特定物質,應用廣泛。
在3人的研究中建立的新分子結構,金屬離子作為「角石」,由以碳分子為基礎的長鏈有機分子加以連結。金屬離子與有機分子有序排列,形成含有大量腔室的晶體,這種多孔材料就稱為「金屬有機框架」。
透過改變金屬有機框架的組件,化學家可以設計出能捕捉與儲存特定物質的材料,亦可推動化學反應或導電。
諾貝爾化學獎委員會成員拉姆斯特倫(Olof Ramström表示),這些框架可比擬房屋的木質骨架,他還引用了知名小說《哈利波特》系列中妙麗格蘭傑的串珠手袋,外觀看起來很小,但內部空間極大。
在哈利波特第7集《死神的聖物》中,妙麗對她的手提包施了無形伸展咒,包包外觀和重量都沒改變,但裡頭卻能裝進大量物品。
英裔化學學者羅布森找到一種新的方式,將帶正電的銅離子與一個四臂分子結合在一起。這個分子每一臂的末端,都帶有會可吸引銅離子的化學基團。當這2種分子結合時,形成鍵結良好且空間寬敞的晶體,宛如一顆充滿無數腔室的「鑽石」。翻攝諾貝爾獎官網
這一切的開端可追溯至1989年。羅布森嘗試一種新的方式,利用原子的固有屬性,將帶正電的銅離子與一個四臂分子結合在一起。這個分子每一臂的末端,都帶有會可吸引銅離子的化學基團。
當這2種分子結合時,形成鍵結良好且空間寬敞的晶體,宛如一顆充滿無數腔室的「鑽石」。羅布森立即意識到這種分子結構的潛力,但當時這個新結構穩定性仍不足,易於崩塌。
1992年至2003年,北川與亞基各自做出一系列革命性發現,為羅布森建構的方法奠定堅實基礎。北川證明氣體能在這些結構中進出,並預測金屬有機框架有著靈活可變動的彈性。
日本化學學者北川進證明,氣體能在金屬有機框架的結構中進出,並預測它有靈活可變動的彈性。翻攝諾貝爾獎官網
亞基則創造出高度穩定的金屬有機框架,並證明它可以透過合理的設計進行修改,進而賦予更新且理想的特性。
約旦裔學者亞基打造出高度穩定的金屬有機框架,並證明它可以透過合理的設計進行修改,進而賦予更新且理想的特性。翻攝諾貝爾獎官網
在3位得主的突破性發現後,化學家已建構出數以萬計的不同金屬有機框架。其中一些有望幫助解決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像是應用於從水中去除全氟及多氟烷基物質(PFAS),分解環境中微量藥物殘留,捕捉二氧化碳,或自沙漠空氣中集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