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中國推動科技脫鉤 金融時報:諾基亞、愛立信設備遭限用

    2025-10-02 10:05 / 作者 朱紹聖
    中國網路監管示意圖。路透社
    在中國推動關鍵科技基礎設施與西方脫鉤之際,英國《金融時報》今日(10/2)透露,北京當局正在限制使用歐洲電信設備供應商諾基亞與愛立信。2名知情人士透露,中國國營的IT設備採購方已開始更嚴格地審查和監管外國投標。

    根據流程,瑞典愛立信(Ericsson)與芬蘭諾基亞(Nokia)的合約,必須提交給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網信辦)進行「黑箱」(black box)式的國家安全審查,這些公司將無從知曉自家設備如何被評估,審查時間可能長達3個月甚至更久。

    知情人士表示,電信設備的國營採購方,包含行動網路運營商、公用事業等產業,現要求投標者提供系統中每個組件的詳細文件以及其本土化的比重。外國企業甚至將中國研發成果的細節納入申請文件,以強化其競標優勢。

    但知情人士指出,即便歐洲企業最終獲得批准,漫長且充滿不確定性的審核流程,往往使他們屈居劣勢,中國的競爭對手則更具優勢。此舉與歐洲多國政府警告勿與中國電信巨頭華為和中興合作相呼應,但迄今為止,這些呼籲對中國企業在歐洲的市佔率影響甚微。

    中國的國家安全審查,正值國家主席習近平推動自主創新、旨在取代大量外國技術之際。而在2022年修訂《網路安全法》,要求「關鍵資訊基礎設施」運營商採購可能涉及安全風險的設備均須提交網信辦審查後,北京當局進一步加強淘汰歐洲設備的力道。

    分析師指出,北京的銷售限制日趨嚴格,已導致愛立信與諾基亞在中國移動通訊網路的合計市佔率,從2020年的12%驟降至去年的約4%。此前兩間公司均報告在中國的營收下滑,其中諾基亞在中國的營收從2023年起就出現兩位數的降幅。

    中國歐盟商會近期表示,北京對IT和電信業的本土化要求,已對歐洲科技企業構成「生存威脅」。該商會近期會員調查顯示,將近3/4受訪者表示相關限制已導致自家業務流失。
    朱紹聖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