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美聯社
時隔7年,美國聯邦政府再度面臨停擺危機,除非總統川普領導的共和黨能夠與民主黨在預算案達成共識,否則將在10月1日落入無米可炊的窘境,導致部分機構將暫時關門。英國廣播公司(BBC)指出,儘管預算衝突在美國政治屢見不鮮,但考慮到川普上台後大幅削減政府規模,這場預算之爭顯得格外緊張。
美國政府為何可能關門?共和黨目前在參院以53席比47席佔有優勢,眾院則以219席比213席領先,儘管共和黨掌控國會多數席次,但要讓聯邦政府維持運作的臨時措施,必須在100席的聯邦參議院中取得至少60票支持,意味著需要部分民主黨議員相挺。
這讓民主黨握有一些籌碼。他們拒絕支持共和黨提出的一項臨時開支法案,稱此舉將使美國民眾更難負擔醫療費用,呼籲延長即將到期的稅收抵免政策,並撤銷川普(Donald Trump)削減醫療補助(Medicaid)的措施。他們也反對刪減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和國家衛生研究院(NIH)預算的提案。
什麼時候停擺?如果兩黨未能達成協議,美國聯邦政府將於美東時間週三凌晨(台灣時間周三中午)的新財政年度伊始之際,迎來近7年來的首次關門。上一次政府停擺是在2018年底川普擔任總統的第一任期內,時間長達35天創下歷史紀錄。
2025年9月29日,美國副總統范斯和眾議院議長強生在白宮向媒體介紹與民主黨的會談情形。美聯社
川普週一首次在白宮會見參眾兩院的4位國會領袖,但雙邊未達共識、不歡而散。副總統范斯(JD Vance)將責任歸咎於民主黨不講道理,認為聯邦政府將走向關門;川普則威脅,如果政府停擺,他將永久開除大量聯邦政府人員。
政府關門的可能性有多高?BBC認為,目前看來,某種形式的政府停擺的可能性很高。在共和黨方面,川普政府官員至今不願做出任何實質讓步;民主黨人則認為,推動保留健保補貼的措施受到歡迎,加上該黨國會領袖在3月的預算之爭曾一度讓步,已經惹惱左翼活動人士。
然而,當前僵局最引人注目的是白宮的立場。川普重返白宮9個月來,大幅削減聯邦政府開支,迫使許多員工失業,政府若停擺恐會加速川普大規模削減開支的步伐。
停擺會造成什麼影響?如果國會不通過臨時開支法案,並非所有政府部門都會關閉,預計邊境、醫療、執法和空中交通管制將持續運作。一般來說,政府必要工作人員會照常上班,其中一些人則暫不支薪,被視為非必要的政府雇員則會暫時休無薪假。
這意味著,諸如食品援助計畫、聯邦政府資助的學前教育、學貸發放以及食品檢驗等服務,預計都將縮減或停止運作。倘若僵局持續,政府員工停止出勤,可能導致交通延誤,長期停擺更將對美國經濟產生連鎖效應。
美國政府停擺有多常見?在美國體制下,政府不同部門必須就開支計畫達成共識,然後才能成為法律,因預算問題而導致政府關門幾乎是美國政壇獨有的普遍現象。美國前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任內曾有過8次政府停擺的紀錄,但時間最多僅達3天。
1986年10月1日美國前總統卡特的「卡特中心」於亞特蘭大開幕,卡特伉儷(左)與時任總統雷根(右一)及第一夫人南西(右二)合影。美聯社
川普第一任期曾三度停擺,最長的一次是在2018年底,國會在墨西哥邊境建造圍牆的資金問題上產生分歧,聯邦政府因此關門35天,並於隔年1月恢復運作。國會預算辦公室(CBO)估計,此舉導致經濟產出減少約110億美元,其中30億美元的損失未能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