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美前官員:台灣面對川普 靠強化國防對美投資握好牌

    2025-09-28 07:10 / 作者 中央社
    賴清德總統2025.7.15視導漢光41號演習時,海軍海鋒大隊放列雄二反艦飛彈(右前)、雄三反艦飛彈(左後)發射車。截自總統府影片
    台灣面臨中國威脅及美國的不確定性,美前官員撰文指出,台灣領導人必須為國防及韌性投入充足資源,台積電在全球晶片市場的龍頭地位也創造經濟優勢;透過增加國防開支、在美投資,台灣處理對美關係時,握有「強而有力的牌」。

    華府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外交政策專家高登(Phil Gordon)及中國專家何瑞恩(Ryan Hass)在美國「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雜誌網站發表文章,分析台灣該如何應處中國施壓不斷及川普(Donald Trump)政府的不確定性。高登曾任美國前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的國安顧問,何瑞恩曾在美國前總統歐巴馬(Barak Obama)時期擔任白宮國安會中國、台灣及蒙古事務主任。

    文章寫道,為了能在面臨中國快速擴張的國力下維持自身生活方式,台灣領導人必須懷有緊迫感,補強自身脆弱之處。最重要的是,台灣領導人必須為國防及韌性投入充足資源。

    文章指出,台灣需要進一步投資機動打擊武器,例如機動火箭發射器、肩射防空飛彈及防空系統;小型、可消耗的無人系統可增加關鍵防衛層;強化網路安全基礎設施則能提升韌性。預先部署彈藥及儲備能源、醫藥與糧食,也有助打消中國認為可以很快並以低成本拿下台灣的念頭。

    高登及何瑞恩認為,這些措施不僅對台灣自我防衛能力至關重要,還能讓台灣免遭美方批評沒有盡到自身責任。

    同時,文章強調,台灣擁有幾乎其他任何美國夥伴都想要的優勢,也就是可做為國安基礎的經濟實力。台灣生產全球約95%最先進的半導體晶片,隨著人工智慧(AI)革命起飛,台灣在全球市場的地位只會更強大,「這使得台灣有財政空間能穩定增加國防支出,將其呈現為川普的一項勝利」。

    文章寫道,台積電在全球晶片市場的主導地位為台灣創造其他國家只能稱羨的優勢,台積電可在無損自身競爭地位的情況下,進行川普政府所希望的對美投資。這意味著,儘管在川普交易式行事風格下,「在未來許多年內,台灣安全仍攸關美國長久利益」。

    文章指出,透過增加國防預算、對美投資及展現台灣是維護和平及穩定的可靠夥伴,「台灣在處理對川普的關係時,握有強有力的牌」。

    不過,高登及何瑞恩也在文章中坦言,這些並不能完全防止川普為了達成美中貿易協議,或改善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關係,而在台灣問題上讓步的風險。

    川習兩人預計今年稍晚將會面,高登及何瑞恩認為,習近平可能會要求川普承諾減少對台軍售,或明確表態美國「反對」台獨並支持兩岸最終統一,而川普可能會為了取得協議而受到引誘。儘管在此情況下,台灣仍擁有相當主動性和充足資源來塑造自己的未來。

    面對中共對台軍事恫嚇不斷,總統賴清德已宣布明年國防預算將提升至國內生產毛額(GDP)的3.32%,並預計於2030年達到GDP的5%。
    中央社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