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你會來帶我嗎?我好怕」5歲女童最後求救電影 獲威尼斯評審團大獎

    2025-09-07 17:44 / 作者 簡竹君
    巴勒斯坦女童欣德去年1月打電話求援,12天後被發現屍體,事件改編電影昨天(9/6)在威尼斯影展獲主競賽評審團大獎。路透社
    第82屆威尼斯影展昨天(9/6)揭曉,備受矚目的紀錄式劇情片《欣德拉賈布之聲》獲主競賽評審團大獎。影片以巴勒斯坦5歲女童欣德,去年在加薩走廊遭以軍砲火攻擊時的求救電話為主線,帶出她與同車親友、試圖援救她的急救人員全數被殺的結局,導演說她的求救是加薩兒童的求救,是整個民族的求救;電影無法改變她死亡和所承受暴行,但可以讓她的聲音持續迴盪。

    《欣德拉賈布之聲(The Voice of Hind Rajab,暫譯)》由法國-突尼西亞導演班哈尼亞(Kaouther Ben Hania)執導,影片中加入加薩走廊5歲女童欣德(Hind Rajab)死前最後一通求救電話的真實錄音。導演在威尼斯拍照時多次手持欣德遺照,法新社報導,電影首映結束時,全場起立鼓掌長達23分鐘,多數觀眾淚流滿面。

    2025年9月6日,導演班哈尼亞的《欣德拉賈布之聲》,在威尼斯影展獲主競賽評審團大獎。路透社


    電影描述真實事件,5歲女童欣德去年1月29日,與叔叔、嬸嬸和3名堂兄弟姊妹搭車逃離加薩北部戰火,在加薩市附近遭遇以色列砲火。欣德15歲的堂哥打電話向巴勒斯坦紅新月會(PRCS)求援,電話錄音可聽出,堂哥求援過程中遭槍擊。

    錄音中槍聲大作夾著欣德驚恐尖叫:「他們正在對我們開槍,坦克就在我旁邊。我們在車裡,坦克就在我們旁邊。」欣德當時可能已是車內唯一生還者,身邊都是親人遺體,她絕望地向醫護人員求救:「來帶我吧。你會來帶我嗎?我好怕,拜託你來!」

    前往救援女童欣德的2名醫護人員也不幸身亡,救護車幾乎全毀。路透社


    PRCS人員與她對話將近3個小時,不斷安撫她,同時與以軍談判,終於獲准派2名醫護人員開救護車將欣德接出,不過這個救援小隊隨後與PRCS失聯。12天後,2月10日,欣德與5名親人、2名醫護人員的屍體被發現,救護車嚴重燒毀,欣德與家人搭乘的車輛全是彈孔。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支持巴勒斯坦學生去年4月底佔領漢米爾頓大樓,在牆外懸掛「欣德大樓」字樣。路透社


    欣德的最後一通電話公開後,她很快成為挺巴勒斯坦、反以色列示威的象徵。去年4月,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學生挺巴示威,佔領學校漢彌爾頓大樓(Hamilton Hall),學生在大樓外懸掛布條,稱此建物為「欣德大樓」(Hind’s Hall)。 去年5月愛爾蘭都柏林「波希米亞人足球俱樂部」在體育館外牆,繪製巨幅欣德畫像。

    愛爾蘭「波希米亞人足球俱樂部」體育館外牆,巨幅欣德畫像。翻攝X@bfcdublin


    《欣德拉賈布之聲》一度被看好能在威尼斯影展拿下金獅獎,不過金獅獎最後頒給美國導演吉姆賈木許(Jim Jarmusch)的《父母姊弟(Father Mother Sister Brother)》,《欣德拉賈布之聲》拿下主競賽評審團大獎。

    《耶路撒冷郵報》報導,導演班哈尼亞接受銀獅獎座時說,電影不僅是欣徳的故事,而是「整個民族持續遭種族滅絕」的故事:「電影不能讓欣德死而復生,也不能消除她所遭遇的暴行,已經發生的事無從挽回,但電影院可以保留她的聲音,產生共鳴。她的聲音將持續迴盪,直到有人負起責任,直到正義得以伸張。」

    2025年9月3日,《欣德拉賈布之聲》在威尼斯首映,導演班哈尼亞手執欣德拉賈布的遺照,面色凝重。路透社

    2025年9月3日,《欣德拉賈布之聲》在威尼斯首映,導演班哈尼亞手執欣德拉賈布的遺照,面色凝重。路透社
    簡竹君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