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德仁天皇夫婦2024年參加日本終戰79年慰靈會。美聯社
週五(15日)即將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敗戰投降的80週年,對於曾親歷過那場日本發動、最終生靈塗炭的「大東亞戰爭」倖存者來說,和平往往是終戰80年來最堅定的信念。但這些人已陸續凋零離世,還存活的人說,一定要繼續把戰時的慘劇講下去,世世代代作為警惕。
日本長野放送週四(14日)報導,1945日本戰敗當年,只是個13歲少年的北澤理一,現在已經是耄耋老者,他說:「我希望我們這代了解戰爭的人,能在有生之年多發聲。」「歷史教育非常重要,和平也非常重要。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外交工作。這樣就不會有戰爭了。」
銀色的美麗死神
當年,就在日本宣布投降的兩天前,美軍對這個位於日本內陸的山城長野發動了空襲,造成47人罹難。北澤理一親歷這場空襲。他表示,為了因應空襲,長野早就在拆除建築物,挖掘防空洞,但是空襲當天他向天空望去時,心中浮現的卻是:「好漂亮的飛機啊!」接著才看到機翼上的美軍星號識別標誌,總計8架轟炸機編隊發動空襲。
北澤和家人當時不去躲防空洞,而是把店裡的商品裝上推車,逃往一位熟客家。在逃跑的路上,他看到機場燃起熊熊大火,有47人喪命。
當時,美軍已經在廣島與長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彈,儘管資訊管制,核爆的恐怖還是傳遍了日本。北澤理一說,8月13日空襲當天的晚上,群眾竊竊私語,傳言長野也將會被原子彈攻擊,「聽說要掉跟廣島一樣的炸彈」,「得去個什麼地方了」。
於是,民眾並未收拾被轟炸的家園,而是在當晚把被褥等僅存的維生用品放上推車,用車拉著、用人揹著,帶著小孩與老人逃難,成為綿延不絕的出城人龍。之後,日本戰敗投降的消息公布了。
徒手急挖防空洞北澤理一是長野善光寺門前一家擁有130年歷史藥局的第四代傳人,如今仍是現役藥劑師,親自接待客人。他回憶說,1945年那時他們就在馬路旁邊猛挖防空洞,一個防空洞就在他家店門口,大約5公尺長 、3公尺寬 ,兩側設有階梯。這麼小的防空洞要容納20人,一側還要有廁所。壯年男子都去上戰場了,是這些留在城裡的老弱一鏟一鏟挖出防空洞。
由於實在力有未逮,防空洞的安全規格也降級了,北澤理一說:「屋頂應該要覆蓋泥土,但是我們只用兩根大木頭支撐屋頂,再用小木頭組成支架,中間填一點泥土。」「裝在籃子裡的泥土真的很重。」
當時,這些人手挖出的簡易防空洞,在連接善光寺和長野車站的「中央大道」上,共挖掘了將近20個。
深信日本必勝、懷疑日本將敗,然後準備自己的死亡當時13歲的北澤在學校讀書,「軍國民教育」下長大的北澤,當時從未懷疑日本必定戰勝。他說,出征的人列隊遊行到長野車站,所有人夾道高喊萬歲,「當兵是理所當然的,我也打算要去當兵。」
然而,在偷襲珍珠港一年半後,北澤開始感到日本真的會戰敗。他說:「山本五十六長官戰死,接著很快就是阿圖島的玉碎。我剪下報紙並保存了所有報導,所以記憶非常清晰。我當時心想:『接下來會怎麼樣呢?』但不敢說出口。」
當時他的父親已經去世,祖父則疏散到松代,家中只剩他與母親、姊姊三人。姊姊的女校變成了軍服縫製工廠,而少年北澤則每天都投入到擴建長野機場的「勤勞奉仕」中。他每天要花兩小時走到松岡機場,破壞當地的田地,填土擴建跑道。
17歲的神風特攻隊哥哥擴建的跑道是為了迎接「本土決戰」,有神風特攻隊員當時也在這個機場訓練,北澤理一與其中一名17歲的井村飛行伍長成了好朋友。大他四歲的井村猶如他的哥哥一樣,飛行技術非常優秀,可以降到旅館屋頂那樣低,然後猛然拔升上空。
到了要出征的時候,北澤知道這個大哥哥要去死了,但當時沒有很特別的感覺:「他說『我明天就要走了』。他要去九州的基地,準備裝上炸彈飛往沖繩。當時我們覺得戰爭會繼續,我們也都會被徵召入伍,所以沒有什麼悲壯感。」
隔天早上,北澤爬上屋頂等待,五架飛機在他頭上緩緩盤旋,井村伍長的飛機脫隊,緩緩繞了一圈向他的小弟道別,然後才飛回機隊飛走。
徒勞的決戰準備到那時,地方的小城市也開始遭受空襲。結果北澤理一他們當時拚死拚活挖的防空洞,在美軍投擲燃燒彈的火攻策略下成了廢物。住在旅館的飛行部隊技師告訴他們,千萬不能進防空洞,周圍會變成一片火海,等到發現大火時,已經來不及了,防空洞裡的人都將活活蒸死。
而他們每天步行2小時徒手擴建的機場,在終戰前2天那場空襲,美軍8架轟炸機,一天就炸毀了。
戰爭結束後,北澤理一上大學學習藥學,結婚後繼承了藥局家業,守護著藥局和家人一直生活到現在。80年後,93歲的北澤還是要再說:「我希望我們這代了解戰爭的人,能在有生之年多多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