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協7月10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外長擴大會議,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左六)與會。路透社
東協(ASEAN)外長會議及外長擴大會議(PMC)10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非成員國的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應邀出席,與東協國家密切互動,顯示在美國總統川普的對等關稅施壓下,東南亞國家反而有意加深與中國的合作。
日經亞洲報導,王毅在外長會議開幕式致詞指出:「中國與東協發展理念相近、訴求相通、利益相融,視東協為週邊外交優先方向、推動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先行區。我們應在推動亞洲現代化過程中相互支持、相互成就。」
他並強調:「中國始終是動盪世界中最可信賴的穩定力量,也是東協國家應對挑戰最可依靠的合作夥伴。」
東道主馬來西亞總理安華也在開幕式演說中表示,貿易已被當成「施壓、孤立及控制」的工具,並補充「關稅、出口限制和投資壁壘,如今已成為地緣政治競爭的利器」。
根據日經亞洲所看到的外長會議聯合公報草稿,當中指稱單邊關稅「適得其反」,並警告稱其「可能加劇全球經濟分化,並對東協的經濟穩定和增長構成複雜挑戰」。公報預定於11日公布,將重申東協「承諾為此致力於與所有夥伴展開建設性合作」。
在川普近日陸續宣布的關稅名單中,東協10國已有8國被公布新稅率,成員國中僅越南與美國2日達成框架式協議、最低稅率20%,新加坡則尚未公布。
而在7日及9日被公布的8國中,菲律賓原本稅率最低,卻不降反升至20%。其他國家稅率介於25%至40%間。
美國國務卿盧比歐亦將出席東協外長會議,然而川普對東協採取的關稅,將使他此行與東南亞國家的互動增加阻力。
自2020年以來,中國和東協一直是彼此的最大貿易夥伴,2024年總貿易額達7709億美元,比前一年躍增10.6%。
而且,經歷2年半、9輪談判後,中國和東協今年5月宣布達成「中國─東協自貿區3.0版協議」(ACFTA 3.0),加深雙方在數位經濟、綠色經濟及供應鏈連結等方面的合作。
新加坡國立大學副教授莊嘉穎指出,ACFTA 3.0或許能促進貿易,但是「也可能強化東協在貨物貿易上依賴中國的看法」。
印尼私人機構「印尼商務協會」(Indonesian Business Council)國際事務副總裁蘇埃諾托(Noto Suenoto)也表達了另一項擔憂,進口產品可能激增,湧入東協國內市場。
他說:「人們擔心東協產品、包括製造業產品,進入中國市場方面的競爭力恐因此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