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美中談判源於三週前的「地下室會議」 經濟學家揭曉「誰先眨眼」

    2025-05-13 11:19 / 作者 李寧怡
    2025年5月11日,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左)與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右)與中方代表談判後會見記者。路透社
    美國與中國週一(5/12)達成關稅戰暫時「停火」90天的協議,令投資人暫時鬆了一口氣。《金融時報》披露,兩國官員三週前在國際貨幣基金(IMF)總部地下室首度會面,自此為緩解關稅僵局鋪路。

    報導引述知情人士指出,當時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與中國財政部長藍佛安都在IMF出席春季會議,雙方私下會面討論了美中貿易幾乎中斷的問題。

    這是美國總統川普一月就職以來,美中之間最高層級的會議。美國財政部對這次會議不予置評。

    這次會議促成了上週末的美中貿易會談,貝森特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在日內瓦達成協議,兩國互降115個百分點的關稅稅率,為期90天。

    這次關稅戰「停火」較外界預期的簡單且迅速,美中雙方究竟「誰先眨眼」,是值得探究的問題。

    川普週一宣稱美國獲勝,自稱他策劃了與中國貿易關係的「全面重啟」;中國官媒《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則在微博宣稱,這次協議是中國「巨大勝利」。微博也有其他貼文宣稱「美國往後縮了」。

    《金融時報》指出,經濟學家也同意,美國可能確實玩過頭,提高對中關稅太快又太多。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首席亞太經濟學家賈西亞-赫雷羅(Alicia García-Herrero)直指是「美國先眨眼」,「它以為把關稅提得再高都無傷自身,結果證明這是錯的」。

    美中兩國都曾宣稱,高關稅會讓對方傷得比較重。但兩國在日內瓦迅速達成協議,顯示這場貿易戰對雙方都造成嚴重傷害。全球前兩大經濟體「硬脫鉤」,不僅令中國大批勞工面臨失業,也讓美國消費者面臨通膨加劇、無貨可買的困境。

    華府智庫「捍衛民主基金會」( Foundation for Defense of Democracies)研究員辛格頓(Craig Singleton)指出,美中達成協議的速度顯示「雙方陷入的經濟困境都比他們承認的更嚴重」。

    不過經濟學家也提醒,基於美中關係現況,以及川普的決策難以預測,中國勢將繼續分散出口市場,並加強刺激內需。中國出口商應該會利用90天的喘息機會,出口更多產品到美國,屆時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將進一步擴大。

    滙豐銀行亞洲經濟學家紐曼(Fred Neumann)指出,整體而言,「美國貿易政策充滿不確定性,這意味著中國和其他國家會尋求貿易多元化,擺脫對美國的依賴」。
    李寧怡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