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2法生效後香港愛國人士熱中舉報 「我和支持者已舉報近100件」

    2025-05-09 22:53 / 作者 莊蕙嘉
    香港建制派人士鄧德成(右)曾參選香港區議會。翻攝何君堯微博
    港版國安法於2020年6月底實施後,任何人都能向港府舉報「意圖分裂或顛覆國家」的可疑人士。香港建制派人物鄧德成迄今已舉報數十人,宣稱這是維護國家安全。

    曾從事金融業的鄧德成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採訪時說:「我們遍布社會各個角落,觀察是否有任何可疑的事情可能違反國安法。一旦我們發現,就去向警方舉報。」

    自認愛國者 和支持者已舉報近百件

    去年3月,依據《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23條立法的《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在立法會火速連續完成三讀立法,擴大禁止叛國、分裂國家、煽動叛亂等行為,亦即加強對民眾的限制。

    BBC報導,在港版國安法及香港23條先後實施後,關於這些擁護中國政府、管理及以護香港的建制派人士,以及支持這些人士的普通市民的報導都變少了。

    自稱愛國人士的60歲鄧德成說,他和志工巡邏社群平台,把他們認為違反國安法的貼文或回應截圖。他甚至成立一支熱線,接受公眾舉報,並鼓勵他的網路粉絲分享身邊的違法人事物情報。

    鄧德成說,他和他的支持者已向港府舉報近100件個人或組織。他說:「舉報有效果嗎?如果我們不去做,就不會有效。許多案件已獲警方調查,有些人已被定罪。」

    曾於2023年參選香港區議會選舉但落選的鄧德成說,他沒有去調查舉報的對象,只是把疑似違法訊息提供給警方,並形容這是「恰當的社區與警方合作」。

    獨立書店老闆:政府登門拜訪是家常便飯

    港府也成立官方舉報熱線,保安局告訴BBC,自2020年11月至今年2月,共收到89萬件舉報。同一段時間內,因違反國安罪嫌被捕者超過300人,永久離開香港的居民估計超過30萬人。

    在香港經營獨立書店的龐一鳴說,政府人員登門拜訪已是家常便飯,事由都是「收到匿名舉報」。他說,曾經在15天內被政府造訪10次。

    香港立法會前議員、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關係副教授陳家洛開玩笑說,自己「這些日子變得有點放射性」。自1990年代就開始參與民主運動的他,因為經常直言不諱,,一些友人、學生和同事如今已跟他保持距離。

    陳家洛說:「但我絕不會責怪受害者。這是體制的問題。」

    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關係副教授陳家洛。翻攝尤德學者協會官網


    鄧德成表示,舉報違法人士的動機是出自對香港的愛,而他對中國的看法在年輕時就已形成,當時香港還是英國的殖民地。

    他說:「殖民政策並沒有那麼好,最好的機會都優先給了英國人,我們其實沒有什麼機會。」

    如同他那個世代的許多人,鄧德成渴望和中國統一,脫離英國殖民。而且,比起權利,許多香港人更關心的是生計。他說:「民主或自由,這些都是非常抽象、我們並不真正了解的概念。」

    在2019年民主運動後,鄧德成開始積極參與政治,表示要為他口中「沉默的多數」發聲,這些人並不支持脫離中國獨立,也不喜歡抗議活動引發的紛擾。

    2法生效後香港立法會職能不彰 連愛國人士都不挺

    集會和示威原本是香港常見光景,但在港版國安法及香港23條立法後已不復見。陳家洛說:「我們已不再是個抗議之都。所以我們現在是什麼?我還沒有答案。」

    專研東歐政治的陳家洛認為,愛國不見得是全然負面的事,「它是種價值觀,或許甚至是種美德」。

    不過,在2法的寒蟬效應下,加上2021年中國人大宣布改革香港政治制度,規定立法會參選人須經官方審查,造成只有「效忠愛國者」才能參選及當選的現狀。

    連一向反港獨的中國政協委員、香港商人劉夢熊,都批評現在的立法會職能不彰,「公眾認為這些愛國者大多是『口頭革命者』或政治投機主義者,他們並不真正代表人民。這就是為什麼荒謬的政策仍然能夠以絕對多數票通過,因為沒有人限制或反對,也沒有人審查」。

    就連鄧德成也坦言,希望看到目前的體制被挑戰,「我不想見到每項政策都是以90%的表決通過」。他說,國安法可能會被當成一種武器,「如果你不同意我,我就指控你違反國安法。我不同意這種事情」。

    曾經熱中舉報 如今放眼海外為國家發聲

    鄧德成說,目前他已停止舉報了,他相信香港已回到平衡和穩定的狀態。鄧德成說接下來他要放眼海外,目前他在一個親北京的非營利組織當代表,定期拜訪瑞士日內瓦的聯合國機構,在各種會議發言,傳播中國對香港、人權及其他議題的看法。

    鄧德成還計畫在瑞士創立一間媒體,並登記為新聞組織。

    對陳家洛而言,未來仍是未知。他說:「我的朋友和學生中,有三分之一現在流亡了,另外三分之一的朋友和學生在監獄裡,而我則有點……進退不得。今天我可以自由地與你們交談……沒有人能保證我會在餘​​生中還能如此。」

    一名港府發言人在回覆BBC的置評請求中表示,國家安全是所有國家的優先要務和固有權利,港府「只針對極少數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的個人和組織,同時保護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莊蕙嘉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