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4日,烏克蘭基輔街頭。路透社
美國總統川普12日表示,烏克蘭加入北約是不切實際的想法,烏克蘭也不大可能回到2014年失去克里米亞之前的邊界。一些烏克蘭人擔憂,川普可能正打算出賣烏克蘭,不過也有一些人認為川普可能是想盡速結束戰爭,而烏克蘭官員正在努力平息他們所謂的那些「疑美論」。
路透社報導,川普12日與俄羅斯總統普丁通話,是2022年2月俄國出兵烏克蘭後,美國總統首度與俄國領袖通話。當天稍早,美國新任防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在北約總部表示,烏克蘭恢復原有邊界、加入北約,都是不切實際的想法;川普和普丁通話後被問到此事,川普也表達認可。
23歲基輔居民雷斯科(Myroslava Lesko)說:「看來他們是真的想放棄烏克蘭了,我想這些談判、或者川普這些言論都不會給我國帶來任何好處的。」
在公司擔任經理的38歲基輔居民丘皮卡(Olena Chiupika )則表示,烏克蘭已證明自己可以爭取到原本看似不切實際的外國支持,例如當初烏克蘭要F-16戰機時,雖然一波三折,最後還是有盟友給了他們F-16。對於美方最近的態度,她說:「我希望一切都會順利。也只能這樣希望囉,因為心情實在不怎麼好。」
2025年1月25日,烏克蘭基輔,街頭展示戰爭期間被摧毀的軍車。路透社
2025年2月1日,俄羅斯空襲烏克蘭基輔,民眾在地鐵站裡避難。路透社
2025年2月4日,烏克蘭基輔街頭,一名無家可歸的女性坐在公車亭。路透社
曾赴前線作戰的烏克蘭第三突擊旅副指揮官卓林(Maksym Zhorin)則在社群平台Telegram上表示,他本來也就不指望烏克蘭能很快加入北約,「北約還沒準備好和俄羅斯開戰,從他們對各種事件的反應和行為就看得出來」。
基輔經濟學院院長米洛瓦諾(Tymofiy Mylovano)稱,川普政府和拜登政府的立場基本上是差不多的,「差別在於,拜登是在心裡想,川普敢大聲說出來而已」。
60歲基輔居民布霍耶茨(Hryhoriy Buhoyets)則表示,川普是個「意志堅定的人」,他相信川普對烏克蘭還是有些計畫的。
川普對烏克蘭的計畫主要在於礦產。美國財長班森特(Scott Bessent)12日訪烏克蘭時表示,美烏之間的礦產協議,將能夠為烏克蘭提供戰後的「安全護盾」。班森特是川普內閣訪烏第一人,他說,礦產協議是川普心中「更遠大的和平協議」的一部分,透過與烏克蘭合作強化川普對美國經濟的承諾,等戰爭結束,這就能為所有烏克蘭人提供「長期的安全保障」。
2025年2月12日,美國財政部長班森特(右)訪基輔,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左)接待。路透社
2025年2月13日,俄羅斯莫斯科街頭書報亭販售的報紙,這天頭版是俄國總統普丁與美國總統川普通話。路透社
烏克蘭政府也已接受這一點。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表示,美方已向烏克蘭提出第一份礦產協議草案,烏方將會認真研究,「我們進行了很有建設性的談話,對我來說,烏克蘭的安全問題非常重要,我們也針對礦產進行了討論」。
路透社沒有提到,不過如果烏克蘭人記得的話,美國2003年3月以反恐、消滅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維持人道、「保護」伊拉克的石油資源之名入侵伊拉克。推翻伊拉克獨裁者海珊的政權後,美國對伊拉克提供「重建」所需的貸款,並以伊拉克未來的石油收入作為抵押。2010年8月,美國終於宣布伊拉克戰爭結束,至今仍在伊拉克有駐軍。時至今日,美方仍拿不出證據證明伊拉克當時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烏克蘭官員怎麼說另一方面,一些烏克蘭政治人物則努力安撫大眾的擔憂,平息他們口中「不必要的謠言和陰謀論」。烏克蘭總統顧問薩里夫納(Daria Zarivna)稱,保衛烏克蘭之路還很艱難,「但我們會團結共渡難關」。
2025年2月12日,烏克蘭基輔被俄軍空襲後。路透社
2025年2月12日,烏克蘭基輔被俄軍空襲後。路透社
烏克蘭國會外交委員會主席梅列日科(Oleksandr Merezhko)告訴路透社,澤倫斯基必須和川普建立系統性的聯絡方式,才能持續對話,而雖然美國防長說烏克蘭收復失土、加入北約都不切實際,但「那關乎我們的生存,我們會繼續敲門直到大門開啟,因為我們別無選擇」。
烏克蘭在野黨議員洪恰連科(Oleksii Honcharenko)則喊話:「烏克蘭不是因為某兩個人在電話裡聊得很開心才生存下來。我們能生存下來是因為,我們向世界展現了我們能夠戰鬥。」
烏克蘭前國防部副部長馬里亞爾(Hanna Maliar)則承認,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川普與普丁通話的消息傳出後不久,馬里亞爾表示:「大家繫好安全帶,我們要起飛,一段驚奇的旅程正等著我們,只是目前還不知道終點站是哪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