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6日,第188屆德國慕尼黑啤酒節開幕。路透社
德國被認為是歐洲相對勤奮且產能高的國家,德國人也以嚴謹著稱,但或許是連德國人也累了,當代德國人也在練習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必要時好好運用請病假的權益。全球許多已開發國家的Z世代(1990年代中後期出生)早就參透,善待自己比期待公司給你尊重和福利更重要,下班和休假時不回覆工作訊息,沒什麼好抱歉的。
《華爾街日報》20日報導,德國人去年每人平均工作1343小時,以每天工作8小時來看,相當於有168個工作天,也就是5.6個月。這時數比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當中的其他國家都還要少。
德國最大公共醫療保險公司Techniker Krankenkasse統計,德國人去年平均每人請了19.4天病假,創有史以來最高紀錄。
德國工會現在不只是推動提高薪資,也開始推動縮短工時。社會學家、勞方顧問、心靈成長教練都在強調放鬆的好處,可以減緩倦怠感、幫助恢復家庭關係、提高生產力。
《少工作,多生活》(Work less, live more)一書的共同作者史坦呂克(Margareta Steinrücke)說,年輕一代的職業道德教育,比他們的父母更開放,因為大家都看到過度工作造成的可怕影響,「所以他們告訴父母和政客,抱歉,我們不會跟著那樣做」。
2024年8月22日,德國帕彭堡(Papenburg)的造船廠,員工準備迎接總理蕭茲來訪。路透社
2024年8月22日,德國總理蕭茲(左)訪帕彭堡(Papenburg)的造船廠。路透社
工業零件經銷商雷普榭(Hendrik Laeppché)說,對於工作的抵制是真實存在的,「而且不限於Z世代」,其他世代的人也在默默加入
「我們剛找到一個23歲的學徒,是個很有才華的女生,我們希望給她全職工作,結果你猜她怎麼說,她說『我希望每個禮拜工作4天,因為想要有自己的時間可以去做網拍』,去做這個做那個的。」雷普榭說,接著就是那些59歲的老員工,「他們說想要慢下腳步了,星期一到四上班就好」。
德國明斯特大學正與50家企業合作,試行一週工作4天,研究在「不減薪的情況下改成一週上班4天」是否更好。
這些狀況讓德國政治人物感到擔憂,財政部長林德納(Christian Lindner)今年稍早公布一個「可以讓德國人重新愛上加班」的稅務優惠法案時說,「法國人、義大利人和其他所有地方的人,每個地方都比我們的工作時數還長」。薩克森邦總理克里契麥(Michael Kretschmer)說,「每個人都在講兼職賺外快、講一週工作4天,這會釀成大型經濟危險」。
而曾被認為悠悠哉哉的希臘人,去年平均工時1897小時(約237個工作天),比德國人多了554小時(約69個工作天)。希臘上月還實施新規定,允許雇主要求員工每週上班6天。
2024年7月25日,希臘聖托里尼,遊客等待觀賞日落。路透社
遙想2010年歐債危機時,希臘陷入破產危機,許多德國選民不滿政府要拿錢出來給歐盟去救希臘,大談「Fleiß」(德語:勤奮),也對當時法定退休年齡是57歲的希臘感到不滿。現在希臘人的法定退休年齡已經變成67歲。
歐盟預測希臘今年經濟成長會有2.2%,而德國經濟自從2019年後就沒什麼成長。
您的訊息暫時不會有人來處理德國人雖然通常不會被認為是慵懶、悠閒的民族,但曾去過德國旅遊的話,應該可以感覺到他們並非工作狂。德國基本上禁止商店在星期天營業,週日用電郵聯絡公事只會收到休假回覆,例如「我休班中,您的訊息不會被轉寄到其他窗口,也不會有人來閱讀」。
德國大學基本上也讓學生選擇自己的節奏,不少人唸到30多歲才取得學士學位;此外,大約一半的中小學學生只有上半天有課。
曾在美國矽谷資訊科技公司擔任產品經理的韋恩伯格(Rick Weinberg ),4年前移居德國,來到柏林一家新創公司上班,第一天就被嚇到,「中午休息時間的鐘聲響起,每個人都站起來了,整整一小時或一個半小時都不在座位上……然後下午5點半或6點,所有人都一付『我走囉,明天再繼續』,然後像變魔法一樣砰一聲消失得無影無蹤」。
韋恩伯格現在住在西班牙巴塞隆納,他說,星期天可以去採購生活雜貨真是太好了。
2024年8月14日,德國法蘭克福美茵河(river Main)上的一艘派對船。
根據民調機構YouGov上月一項德國調查,最近有請病假的受訪者,超過四分之一承認在身體狀況上撒了點小謊,撒謊的男性受訪者達三分之一。這還有個專有動詞,叫做「慶祝生病」(Krankfeiern),實際上就是假生病真休假,情況已經嚴重到各家公司正在想辦法應對;據知情人士表示,特斯拉柏林廠今年6月推出試驗計畫,打算發獎金給出勤率高的員工。
德國金屬工業工會(IG Metall)布蘭登堡區經理舒澤(Dirk Schulze)說,工作過度導致大家壓力山大,「很多人到退休年齡時都是病痛連連。為了吸引優秀人才,你需要祭出更短的工作時間」。
過去有段時間,不少人認為下班或休下時不回覆工作訊息是「大不敬」。不過,歐美國家現在開始懂得尊重員工的「離線權」,歐盟正在推動這樣的權益,歐洲議會希望寫入歐盟法律,保障勞工在非上班時間不處理公事,不會被公司或主管報復;歐盟執委會今年4月已經和勞資雙方的團體展開相關討論。
法國是「離線權」的先驅,2016年立法保障勞工在上班時間以外不接公司電話或訊息,員工數50人以上的公司必須制定章程,明文規定員工不應處理工作電郵的具體時間;違規的公司最重可能被處3750歐元(約13萬元台幣)罰款及最高1年徒刑。
西班牙、義大利、葡萄牙、希臘也都有保障離線權的法規。葡萄牙把離線權稱為「休息權」,2021年實施,員工數超過10人的公司若在非工作時間聯絡員工,可能會面臨罰款;雇主只有在緊急或不得已的狀況下可以臨時連繫休班中的人員,但濫用這個權利可能被視為嚴重的違法行為。
2024年8月14日,西班牙馬拉加(Malaga)市中心購物區。路透社
比利時2022年2月推出公務員的離線權保障,但2023年擴及員工數20人以上的企業。雖然如此,如果私人企業沒遵守規定,比利時也還沒推出罰則。此外,緊急服務單位如警察、消防人員不在離線權保障範圍內。
英國可能是下一個推出離線權法規的國家,今年7月勝選的工黨在競選時已經承諾推出「下班權」,除了非工作時間可不理會工作訊息,也可以拒絕週末加班。
年輕人可能是對的《金融時報》專欄作家克拉克(Pilita Clark)本月18日一篇文章正好也討論到離線權,文章標題「年輕人上班最困擾的事:他們很常是對的,尤其是關於工時」,想必讓很多新世代的人很有感。
克拉克文章開頭其實是在抱怨,她寄電郵給一個工作上的聯絡人,卻收到「感謝來信,我休假到8月15日,有急事請用WA敲我」的回覆。克拉克表示,撇開她搜尋之後才知道「WA」是WhatsApp的意思不說,即使她想要用WhatsApp聯絡對方也沒辦法,因為她不知道對方的電話或WhatsApp帳號。
克拉克因此向朋友抱怨說,這就是年輕人工作上的態度問題,誰會用那種縮寫、而且為什麼要在明知不是所有人都有她WhatsApp帳號的情況下叫別人用WhatsApp聯絡呢?
等她抱怨完,友人才緩緩對她解釋,對方其實是選擇了很明智的做法。這個年輕的聯絡人用一種有禮貌的方式告訴你,雖然她在休假,但她還是可以處理緊急工作狀況,前提是「你是客戶、同事或跟她熟到知道她電話號碼的人」。
克拉克表示,她想了一想,發現這其實有道理,因為她自己就是在自動回覆電郵裡附上了電話號碼,導致任何人都可以隨意打給她,非常煩人。
克拉克說,這個例子只是要說明,年輕人不見得是被寵壞、不敬業、難相處,確實是有工作態度很誇張的年輕人,但有時候確實也是他們對於工作原則更有想法,尤其是「在工作與生活間取得平衡」的態度。
2024年8月9日,英國溫莎大公園。美聯社
不久前,克拉克和一個她認識了幾十年的記者聊天,說自己有一大堆稿子的截稿期限將至,接下來兩週一定會很慘;對方回答她,為什麼不乾脆放棄堅守其中一篇的截稿日期呢。看到克拉克震驚的表情,對方補充說,反正現在年輕人也都這樣。
克拉克和這名記者都經歷過徹夜寫稿、週末趕稿的日子,當時大部分記者都是如此。而最近,大家也都聽到年輕的記者或編輯表示,如果有重要到必須讓他們週末加班的新聞,他們接著就會放2星期的假,無論那條讓他們加班的新聞是多重大。
克拉克一開始聽到年輕記者那樣說時,也是相當憤慨,認為如果你不想要這種一定會超時工作、或工時很難預測的生活,那就不要選這個職業。
但她回頭一想,她自己是在電郵和智慧型手機普及到讓工作可能變成全天候待命前,就已出社會工作了,至今看過多少不同行業裡的「老人」們燃燒殆盡,被壓力逼出一身毛病,或者因為壓力而更倦怠、工作效率變得低落。她開始認同,有必要制定合理的工作時間,讓健康和職涯都能夠長久維持。
克拉克引述世衛組織2021年報告,2016年,每週工時55小時以上的人,有74.5萬人死於中風或心臟病;從2000至2016年間,因長時間工作而死於心臟病發的人數增加42%、中風而死的增加19%。
這份研究指出,和每週工作35至40小時的人相比,每週工作55小時以上,中風機率增加約35%,死於缺血性心臟病的風險增加17%。
克拉克表示,年輕人們正在挑戰職場老人們堅守的工時觀念,這也許會引起世代間的摩擦或衝突,讓人很不愉快,但她認為,反對那種不健康的長工時,才是帶領工作生活往正確的方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