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斗衛星示意圖。翻攝百度
俄羅斯全面侵略烏克蘭已逾兩年,北京宣稱不會向俄羅斯供應武器。不過,專家指出,俄中在資通訊和衛星科技領域的合作不僅有助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攻擊行動,對台灣也構成威脅。
專研俄中科技和軍事合作的捷克查理大學(Charles University)博士候選人柯洛迪(Roman Kolodii),以及分別是英國智庫「皇家聯合軍事研究所」(RUSI)前任和現任研究員的皮里(Giangiuseppe Pili)和克勞福(Jack Crawford),1日在RUSI網站聯名發表評論文章(commentary),聚焦俄中合作及其對烏克蘭等衝突熱點的潛在效應。
文章指出,根據媒體報導所引述資料,中國企業曾秘密向俄方交運突擊步槍、無人機等烏克蘭戰場所需設備。同時,俄中在5G通訊及衛星科技領域合作,有助俄方蒐集情資、鎖定攻擊目標、強化通聯與後勤管理,並快速傳輸資料、進行大量即時分析。
以衛星科技為例,自2014年起,俄中即採取一系列作為,試圖整合、共同強化雙方的衛星導航系統,也就是俄羅斯「格洛納斯」(GLONASS)以及中國的「北斗」。俄方數次在北京「一帶一路」基礎建設計畫沿線、在俄羅斯交通運輸網,測試這兩個系統的相容性。
2018年,俄中就共同應用這兩個衛星系統達成共識;2022年,雙方決定相互在對方境內設立各3個監測站,以追蹤應用情形。
評論文章指出,在烏克蘭戰場,「格洛納斯」衛星系統提高了俄軍飛彈與無人機的打擊精準度。透過連結Azart數位無線電通訊設備,「格洛納斯」為俄軍內部通聯提供支援,而生產Azart的俄企Angstrem自2011年起,即與中國電信巨擘「華為」合作。
根據俄羅斯常態更新的「格洛納斯」與「北斗」系統分布路徑圖,不僅烏克蘭上空常有衛星經過,隨著中國即將在卡路加州(Kaluga)奧布寧斯克市(Obninsk)設立「北斗」衛星監測站,俄羅斯藉衛星系統之助打擊烏克蘭的能力可望進一步提升。
中國規劃在俄羅斯境內建立3個「北斗」監測站,奧布寧斯克市是其中最接近烏克蘭的一個。
另一方面,隨著西方相關專業領域企業在2022年後陸續撤出俄羅斯,中國趁虛而入,與俄羅斯國防部的合作夥伴Racurs簽署一系列協議,供應用於安全管理及基礎設施監控的遠端偵測感應資料。
其中一家中國企業「北京和德宇航技術有限公司」已成功超越俄羅斯同業競爭者,提供更大量的遠端偵測感應資料,地理範圍涵蓋烏克蘭克里米亞半島(Crimea)以及烏東頓巴斯(Donbas)地區。
此外,另一家中企「北京雲澤科技有限公司」在2022年曾向俄羅斯傭兵組織「瓦格納集團」(Wagner Group)出售兩套高解析觀測衛星,有助強化該組織在烏克蘭和非洲的情報能力。
文章提到,透過與中國企業合作,俄羅斯在烏克蘭戰場的軍事後勤、偵察、地理情報及無人機部署和打擊能力可望顯著提升。對中方而言,與俄方的實務合作經驗可用於其他衝突場景,包括未來可能的侵略台灣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