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張忠謀:台積電「工作文化」無法被取代!工程師半夜兩點被急Call出門

    2023-03-16 17:15 / 作者 戴嘉芬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曾在去年12月美國亞歷桑納廠移機典禮語出驚人:「全球化已死,自由貿易也幾乎消失了!」引起軒然大波。他今日(3/16)在與《晶片戰爭》作者克里斯‧米勒(Chris Miller)的對談中重申,「半導體全球化已死,自由貿易雖還沒死透,但也瀕臨困境!」的論點。



    張忠謀說,台積電在全球各地設廠,造成製造成本上升,接下來半導體將進入完全不同的賽局。接著,他笑著對米勒說,「因為你讓大家知道『原來晶片無所不在』,現在賽局又變了!都是拜這本書所賜。」




    圖片
    台灣半導體之父張忠謀今(3/16)在論壇中提到,台積電的工作文化是無法被取代的。廖瑞祥攝




    米勒則認為,「晶片國際化」比較適合用來形容如今的賽局,因為所有國家都需要晶片,但卻不是每個國家都擁有生產能力,晶片製造集中在少數幾個國家,也讓市佔率有了些許變化。



    張忠謀也附和道,因為這幾個國家具備競爭優勢,美國的競爭優勢是在IC設計公司;而台灣、日本、南韓的競爭優勢主要來自於製造業,製造業裡的人才、工作文化是無法被取代的。



    「晶片產業要24小時持續不斷讓機台全年無休運作,不能任意停工!」因為設備壞了無法運作,庫存也會出現問題,這是製造業最基本的常識。張忠謀說,若設備在夜間故障,在美國要到隔天早上才會有人來修理機台,讓機器重新運轉復工。



    「如果在台灣半夜兩點就修好了!」台積電的維修技師們在睡覺時很可能會接到電話,說設備故障需要維修,他們通常二話不說,立刻出門趕工,一旁的太太也不會反對,繼續睡她的覺。「這就是台灣的工作文化。」張忠謀說。



    米勒則指出,沒有真正一個國家能做到自給自足,需要許多國家參與晶片的供應鏈。任何一家企業要從頭打造一間晶圓廠並不容易,要花相當高成本,技術也未必更好。



    張忠謀則引用NVIDIA執行長黃仁勳的說法,台積電已經學會跟400名夥伴一起合作,與這些夥伴共舞,但英特爾從頭到尾都是一個人在舞池跳舞!「我蠻認同他的評論。」一語道盡台積電的優勢。




    戴嘉芬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