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熟齡世代3-2】家庭主婦變身銀領導師 她靠一雙巧手縫出「第三人生」

    2025-02-12 08:05 / 作者 洪敏隆
    當了幾十年的家庭主婦,陳錦雲(站立者)也可以成為助人學縫紉包包的導師。芥菜種會提供
    人生有三個圓圈:要做的事、想做的事、能做的事,當三者有交集的部分叫做「甜蜜區」,即使是人生下半場也有無限可能,全職家庭主婦也可以成為助人「釣魚」的導師。民間有很多組織默默在社區推動「第三人生」工作,基督教芥菜種會的「50+培力計畫」就幫助中高齡長者「以工帶振」,透過工作不只重振自己的生活,振興自己的經濟,提振自己未來人生的價值。

    教室內,57歲的陳錦雲透過PTT,教著台下學員縫紉包包的步驟,當學員照著學習縫紉時遇到問題,溫柔又開朗的她會很有耐心看學員每個環節哪裡出現瓶頸。

    這麼專業的縫紉老師,很難想像竟然是一位已經當了幾十年的全職家庭主婦,原本就對縫紉有興趣的她,20年來只是偶爾接案做家庭代工當作圓夢,有愛心的她在孩子漸漸長大後,有空還會當彩虹故事媽媽、教會課輔班導師,幾年前得知芥菜種會有縫紉培力課程,參加後卻成了改變她人生下半場的契機。

    原本參加縫紉培力課程,陳錦雲只希望提升手作技藝,但培力團隊評估,她在縫紉的專業跟經驗,是可以幫助社區需要者,鼓勵她成為芥菜種會銀領導師。「課程要有個SOP的流程概念,我的腦袋裡真的可以把這些流程都記牢嗎?還有我是電腦門外漢,我要怎麼生出PTT?」陳錦雲對《太報》記者談到當初的忐忑。

    不過,陳錦雲看到跟她一起參加的中高齡婦女,背景不是跟她類似,就是生活上、經濟上沒有安全感,如果可以學會縫紉,至少每個月有幾千到1、2萬元的收入,心中燃起助人的決心,「我想讓她們都跟我一樣靠手工縫紉為自己安排下半場的人生。」

    熟齡世代需要的是培力,下半場人生一樣精采。芥菜種會提供


    學做包包開啟自信 下一步還要學電商行銷

    透過銀領導師的培訓,陳錦雲一步步提升授課技巧、人際溝通與簡報等能力,她說「學習當老師」是件困難事,但是有同伴就能一起克服,因為芥菜種會團隊陪伴、鼓勵,才能克服她對科技應用的缺口,從原本的家庭主婦,搖身一變成為專業講師。

    因為學習當銀領導師過程的經驗,陳錦雲很重視並鼓勵學員間的陪伴照顧,在縫紉班中有很多學員會關心幫忙別人,營造很美好的氛圍,甚至有很多學員的家人跟她分享,母親上完課後回家都比前開朗許多,「原本我只是想說做我會的東西跟其他人分享,從沒想到很多人學縫紉,可以讓其離開比較負面或疏離的環境。」陳錦雲開心地說:「我們不是單純學技能,而是家庭夥伴的概念。」

    中部開設的縫紉班,去年(2024)就有30幾位學員,陳錦雲計畫今年再培訓15到20位學員,範圍涵蓋中彰投雲,教學不只改變她和其他學員的人生,她還想要擦出更多「火花」,現在都是被動的透過芥菜種會等協助給予訂單,現在她要「主動出擊」銷售產品,也創造更多誘因讓學員更精進縫紉技術。

    除了培育幾位成員像她一樣當講師,也鼓勵一些學員去學做電商,學做行銷,「我們可以幫助更多人改變人生,每個人都可以成為陳錦雲!」她歡愉的笑中充滿自信。

    也有IT資深講師,50多歲無預警面臨失業,在芥菜種會協助成為銀領導師,藉由其專業與經驗,與社會新鮮人或青年分享。在銀領導師培訓過程,他還同時進修取得職涯發展和職業規劃等相關證照,現在還運用AI人工智慧,綜合多元的能力,成為一名自由接案的職涯顧問,開啟不一樣的人生下半場。

    來自企業界的芥菜種會執行長李肇家,認為社會應該把中高齡者視為寶,讓他們透過工作就業展現第三人生。芥菜種會提供


    50+的經驗與能力 不該隨年齡漸長歸零

    曾任戴爾電腦台灣分公司總經理的芥菜種會執行長李肇家說,過去談到中高齡議題,話語背後都是「惶恐、驚嚇」,產生這樣的連結是因為「健康議題」,但現在醫療比以前好很多,也是長者平均壽命延長的原因,回頭看這些戰後嬰兒潮世代後期的這一群,正好是台灣經濟起飛轉換世代,我們應該思考兩件事:「這些人成長過程及參與社會過程,會因為年紀讓這些事情瞬間歸零嗎?」、「這些人會因為年紀就不能繼續原來的參與跟貢獻嗎?」

    「他們是台灣經濟起飛轉換參與者,在身體照顧上也是安全的,將這兩個因素加在一起,有沒有可能成為台灣轉換過程的重要樞紐者?是否有一個機會能夠讓50+這些因為環境因素離開職場的人,經過一次重包裝、再訓練,變成社會上的一個轉承者、協助者或參與者?」李肇家說。

    李肇家說,台灣需要建造一個環境,讓這些人有機會再次訓練,當然這包括其意願跟動機,當他們願意的時候,真的有機會將其成長過程歷練,有機會幫助其他人或下一代,這是芥菜種會推動「50+培力計畫」的原因,「重點不是訓練 ,而是培力過程,過程中的陪伴,喚醒其心中的生命,有機會成為其另一階段的參與。」

    芥菜種會的50+培力強調的是「以工帶振」,透過工作帶出振作、振興,培力發展出三個重要方向。一是有知識與背景的人,培訓成為銀領導師。二是青銀共生,原本工作背景、職場過程,雖然不是專業人士,但是有愛心、有忍耐度,可以成為社區及脆弱家庭青年、少年的陪伴者。三是本來就很辛苦的長者,讓他們有機會再次參與到工作,為自己的家庭生活,或為自己未來預備做一些努力。



    苦扛四代生計照顧 做手工包得到喘息

    家住高雄的64歲阿美姨,家中有高齡母親,兒子長期臥病在床,媳婦在生了第二個孩子後就不知去向,長時間都是靠她獨力撫養小六及小三的孫子,原本家中都是靠著每天打兩份工維持家計,但是在小孫子出生後,因為還要照料他們三餐及起居,無法打那麼多工,加上小孫子比較好動,常會接到學校的電話,也導致她無法做固定工作,只能打臨時工維持家庭生活。

    阿美姨說,她15歲時就開始學做西裝、西裝褲,年輕時的技藝很被人稱讚,只是因為要賺更多錢照顧兩個孫子,只能離開原來工作,但在芥菜種會介紹安排下,她去年5月加入縫紉班,雖然眼力沒有那麼好,做包包和西裝也是有些不同,但真的很認真努力想改善生活,現在每月靠做包包有一定收入,芥菜種會也體恤她,讓她可以在家做好包包再拿來販售,讓她有更多心力照顧陪伴母親、兒子跟兩個孫子。

    64歲阿美奶奶(右)要照顧80多歲母親、臥床兒子跟兩個讀小學的孫子,透過學技能改善生活,也得到更多喘息。芥菜種會提供


    李肇家說,培力過程讓長者可以轉換更多的能力,可以幫助破碎家庭,就是芥菜推動「以工帶振」的原因,也希望呼召更多企業投入,在實踐社會責任時, 能夠把這些就業機會提出來,一起做點事情,讓長輩有活動、產生奉獻力量,精神改變,體力也將跟著改變,「我們做點事情,可以讓有需要的長者,晚10年被長照、被日照」。

    「長者第三人生不要變成社會壓力,假如幫長者變壓力,就會真的變壓力。」李肇家強調,整個社會應更正向來看長者就業議題,他們有機會成為參與的貢獻者,長者就是一塊寶,就看怎麼創造機會與連結。
    洪敏隆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