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建置智慧電表進度牛步,曾遭到監察院糾正。台電提供
4月起新電價上路,首當其衝是分租套房的租屋族恐被房東調漲電費,台電祭出只要房東申請裝設免費智慧電表就不會調漲電價,卻也凸顯政府推動智慧電表政策已逾12年,台電卻因財務考量,該積極推動的卻很被動,不只用電量大的一般住戶建置率低,搭配「時間電價」使用者也偏少,很智慧的智慧電表卻仍有不少得靠人工抄表。新電價是住宅用電每月超過700度的部分微調3%,超過1000度的部分則調漲10%,但是,社群網站討論區有許多分租套雅房的民眾指控,房東已經告知要一律每度電都要漲3至10%,與這次電價規定的「只有701度以上的部分才會調漲」有所不同,令租屋族苦不堪言。
為了解決分租型套房電費的爭議問題,台電祭出分租套房類型的房東,只要申請裝設免費智慧電表,並且接受台電的用電節能輔導工作,即使每月總用電量超過700或1000度,本次電價就不會調漲。
智慧電表(Smart meter)是數位電度表,可以精確標示出用電量,並透過網路回報資訊,免去人工抄表節省人力,並可供電力公司遠端讀取用電資料,了解各時段用電資料,用於推廣時間電價,以抑低尖峰用電、達到電網平衡;若發生停電,電表能在停電瞬間發送回報訊息,提升查修效率。
智慧電表不僅可節電 兼顧再生能源發展與供電穩定智慧電網普及的前提是必須適時地掌握電力使用的狀況,也是智慧電表率先上場的理由。台灣科技大學電機系教授陳在相指出,透過智慧電表大數據資料分析用戶用電及綠電輸出特性,有助短、中、長期負載預測的精確性,利用短期負載預測可安排每日電源排程及調度策略,再以即時電價、「虛擬電廠」吸引用戶導入需量反應,加上儲能等分散式電源設備,可兼顧再生能源發展與供電穩定。
台電藉著這次電價調漲,希望能夠讓分租型套雅房這類用電量大的一般住戶裝置智慧電表,但是明明2010年就規劃推動電網升級為智慧電網,12年過去了,作為大數據應用關鍵資訊、實現台灣智慧化電力調度的智慧電表為何建置牛步,造成台灣的智慧電網遲遲張不開?
智慧電表是建置智慧電網不可或缺的重要項目。台電提供
鄰近的日本是在2014年由東京電力公司引進智慧電表,2016年就完成工廠、辦公大樓相繼導入,接著普及於一般家庭,預計2024年完成全日本8000萬具智慧電表裝置。
由於智慧電表的電力量測設備結合通訊功能,讓用戶可透過遠程監控自己用電的情況,進而養成節電的習慣,包括日本和德國的相關研究都指出,家庭用戶可以達到20%的節電效果,達成「善用每一度電」的減碳目標。
15年100萬具建置支票 18年僅完成23萬具反觀台灣在2010年經濟部就已提出「智慧電表基礎建設推動方案」,2016年蔡政府上台時也將智慧電網列入「國家綠能低碳總行動方案」的標竿計畫,但是智慧電表從最早每具成本8500元,到近期台電招標採購降至每具5000至6000元,可見更換電表這類的基礎建設革新對台電而言是巨大的財政支出,雖然有其必要性及重要性,但台電一直消極以對。
當初台電訂定的目標是2015年完成建置100萬具,2030年800萬具低壓用戶的智慧電表,但是監察院2019年調查提出糾正案,台電到2018年底實際僅完成23萬戶電表安裝,且不含系統,進度大幅落後,台電在糾正案後提出新規畫,承諾2020年達標100萬具,之後10年以每年50萬具增設,2030年達600萬具。另國發會的規劃,要求台電2035年智慧電表布建率達100%。
台電投注250億元預算,優先針對用電超過700度的用電大戶更換智慧電表,根據台電提供的資料,截至2023年2月底,已完成換裝 215.6 萬具智慧電表,除了2.4萬戶高壓、超高壓工業用戶全面換裝智慧電表,34.4萬戶是其他工業用戶或商業大樓,一般用戶(表燈住宅用電)約占 178.8萬戶。
其中每月用電超過 1000 度之一般用戶約占 6.4 萬戶,每月用電介於 701至1000 度的用戶約占8.6萬戶,很多像是分租套雅房的表燈住宅用電大戶,安裝的意願並不高,約93萬戶的表燈住宅用電大戶,有安裝智慧電表的住戶僅15萬戶,多數建置智慧電表的一般用電住戶,以各縣市政府推動新建的社會住宅一併建置為主。
台灣電力APP可掌握住戶用電相關資訊。台電提供
對此,台電表示,台灣環境相對於國外,不僅建築物較密集且電表多設置於地下室或通訊死角處,且建置初期無線通訊僅能使用2.4GHz 頻段,傳送距離受限,是建置推動較緩慢的原因。
為解決智慧電表通訊問題,台電公司將低壓智慧電表布建採系統、通訊及電表分開招標方式辦理,並建立「通訊系統評鑑」制度,每年開放國內通訊廠商參與通訊技術測試,提出最適用我國環境的智慧電表通訊架構,提升通訊效能、縮短建置時間,也可降低後續維護運轉人力及成本。
此外,台電也向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爭取公用事業智慧電表通訊基礎建設專用頻段,NCC委員同意將839至847MHz 提供民生公用事業的智慧型讀表系統使用,台電預估可解決多數通訊傳輸距離限制問題,加速智慧電表布建推動。
搭配時間電價用戶偏低 三分之一空有智慧之名不過,智慧電表除了布建推廣需要再更積極,如何有效運用智慧電表達到節電、提升管理效率等環節也有待加強。
智慧電表的好處是可記錄用戶用電情形、定時回傳電表資料,為讓用戶瞭解自身用電習慣,台電設計「台灣電力APP」,結合智慧電表取得的用電資訊,將用電概況視覺化並分析,有四大功能包括:1.民眾可選擇不同時間區間的視覺化用電圖表,了解自身用電概況;2.查看未出帳用電量,即時掌握未出帳電費金額管控電費支出;3.可自設用電度數提醒,倘超出設定值,APP 將會發送推播通知之用電提醒;4.依據用電歷史資訊,可分析推估住宅五大家電的用電度數。
不過,智慧電表必須要搭配「時間電價」誘因,才能真正達到節電效果。目前工業用戶大都有使用時間電價,但是低壓用戶參與的情況並不踴躍,因為台電雖然在2016年就推出「住商型簡易時間電價」,700度以上有安裝智慧電表的高用電戶都可參與,台電並未推廣宣導,很多智慧電表一般住商用戶並不知道,以致整體已安裝智慧電表的215.6 萬住戶中,僅約25萬戶有申請時間電價。
住宅用電分析功能,有推算電器用電度數等功能。台電提供
另一個問題是,很多裝置智慧電表的住戶是「空有智慧之名,卻無智慧之實」,用電數據至今仍無法即時回傳給台電,台電每月還要用人力抄電表,等於是只做半套的智慧電表。根據台電統計,目前低壓用戶採自動抄表戶數僅約130萬戶,等於有三分之一用戶都無法掌握智慧電表該有的電力資訊等功能。
台電解釋,低壓智慧型電表的作業流程,是先完成電表採購驗收後,再至規劃作業區現場安裝;除電表本身外,自動取得用電度數等資料需要安裝通訊模組,為確保智慧型電表採自動抄表的穩定性,台電作法是低壓智慧型電表裝置完成後,還會經過通訊調校、指數傳送複核等驗證過程,確認可成功取得電表相關數據後,再轉換為自動抄表作業,以逐步取代人工抄表。
台電過去因為成本考量,消極被動建置智慧電表。洪敏隆攝
台灣能源燃料都仰賴進口,去年國際燃料價格的大漲,不只導致台電的嚴重虧損,台灣電價也在短短不到1年時間調漲兩次,更加凸顯如何有效率運用燃料的重要性及迫切性,這也是當初政府將智慧電表作為國家重要基礎建設計畫的原因。
台電因為財務虧損,為不增加成本支出,導致早該積極建置的智慧電表延宕多年才推行,忽略運用智慧電表紀錄每一個電的電能消耗,有效運用搭配電能消耗可以做更完善發電計畫的重要性,導致台電及全民付出更多的用電成本,未來如何透過智慧電表引導節電,並搭配再生能源有效運用,政府及台電都要更加把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