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臻科技創辦人簡韶逸分享其眼球追蹤技術。吳馥馨攝
經濟部產發署副署長陳佩利今(25)日表示,為讓台灣在關鍵技術領域擁有話語權,產發署配合國科會「晶片驅動台灣產業創新方案」,持續推動「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陳佩利說,2024年、2025年已先後投入8億元、13億元,預計2026年將有20億元補助投入,藉此協助業者打造國產可信賴的晶片商機。
產發署今天舉行「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推動成果記者會;陳佩利形容,IC設計猶如建築先畫設計圖,建築好不好,要先看設計圖畫得好不好。半導體具關鍵戰略地位,目前美國對中國的技術圍堵設在16奈米,由此可知,中國會力拚在16奈米以上的發展,包括設計、製造、封測。為協助國內產業避開成熟製程競爭,引導業者朝16奈米以下技術發展,產發署推出為期5年的「晶創IC設計補助計畫」。
產發署電資組長李純孝說明,2024年計畫第1年徵件規格是針對IC設計廠商、新製程;2025年則希望業者能和系統商合作共同提案,增加產品應用面,藉以增加研發成果的出海口;明年2026年將鎖定但不限於無人機、機器人、低軌衛星,甚至車用、資安等領域。
產發署副署長陳佩利表示,藉由「晶創IC設計補助計畫」,讓台灣關鍵技術擁有話語權。吳馥馨攝
陳佩利則就此補充,也就是希望業者不只做晶片,也要做到模組,朝後端應用延伸。
陳佩利表示,2024年共有27個計畫,補助8億元,創造85億產值;今年配合百工百業用AI,共通過33個廠商、28個計畫、補助13億元,涉及車用電子、機器人、無人機、衛星通訊、智慧穿戴、安控、監控等領域,預計帶動250家上中下游共同發展,預估未來1-2年創造新台幣360億產值,藉此讓台廠在關鍵領域的技術擁有話語權,引導企業走向高值系統晶片發展。
一同與會的見臻科技創辦人簡韶逸在現場分享其眼球追蹤技術,未來可應用在AI眼鏡之中,見臻已開發出全球最小最省電模組,同樣的準度,蘋果AI眼鏡要20個元件才能做到,但見臻科技只要2個元件;這意味著採用見臻技術只需要1/10的安裝空間,可以更省電,成本也可以降低。
原相科技董事長兼總經理黃森煌則分享影像感測在無人機技術的應用成果;黃森煌表示,過去熱影像感測技術多被應用在軍工產業,各國採嚴格出口管制;原相在產發署補助下投入高階熱影像感測技術,建立台灣本土產業鏈,未來5-10年,待成本下降後,就可以廣泛應用在消費電子產品面。
振生半導體董事長張振豐則分享「量子級」晶片;張振豐說,現有演算法易被破解,各國已強制要求在2027至2030間完成替換更安全的技術。將量子加密AI晶片應用在無人機領域,可強化國防資安保護。
產發署今天舉行「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推動成果記者會。吳馥馨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