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經院研究六所所長吳孟道。台經院提供
隨著金融市場對美國聯準會(Fed)降息預期升溫,美股出現強勁反彈,台經院研究六所所長吳孟道今天表示,儘管貨幣政策朝寬鬆方向確立,但Fed正面臨決策兩難,市場對於降息的預期心理過於「情緒化」,且美國經濟真正的隱憂並非就業和通膨,而是逼近40多年低點的消費動能,投資人應留意基本面雜音帶來的市場動盪。
美國股市週一收高,延續上周五的漲勢,在科技股帶頭之下,四大指數全面收紅,由於數據顯示美國就業市場疲軟,讓投資人對Fed於12月降息的可能性更趨於樂觀。
台經院今發布2025年10月製造業、服務業與營建業調查結果,台經院研究六所所長吳孟道出席,他表示,美股大漲反映市場對降息的高度期待,又下一任Fed主席人選、Fed理事華勒(Christopher Waller)日前釋出支持12月降息,進一步市場推升樂觀情緒,不過,Fed內部對於降息與否仍有分歧。
吳孟道指出,雖然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強調決策需依賴經濟數據,但
受限美國政府10月停擺影響,導致CPI等關鍵數據缺乏足夠人力調查,在數據不全的情況下,Fed態度恐趨向保守,將決策彈性留待明年,但「整體貨幣寬鬆的方向是一致的,差別僅在於速度快慢」,若12月提前降息,明年降息空間恐被壓縮至僅剩2碼,步伐將明顯放緩。
對於市場聚焦於Fed所關注的就業市場與通膨數據,吳孟道認為,儘管最新的9月非農就業人數增加11.9萬人,高於預估的5.1萬人,但維持在15萬人較為穩健,通膨也維持在一定的區間內,反而,更深層的憂慮的是「消費狀況」。
吳孟道強調,
在美國第2季的GDP占比中,消費貢獻比重偏低,甚至逼近40多年來的低點,消費動能熄火將成為經濟長期的干擾雜音,進而影響基本面表現,這也是Fed決策陷入兩難、金融市場感到混亂的主因之一。
至於市場近期對12月降息機率從40%暴增至80%以上的現象,吳孟道直言,
市場反應過於劇烈且情緒化,這種過度預期主要源於對「美元流動性危機」及「地方型銀行資金籌措」的擔憂,市場憂心若不降息將導致資金匱乏,進而引發恐慌。
吳孟道認為,金融市場傾向以鴿派、寬鬆的立場看待市場,原先預期Fed今年將大幅降息,隨著Fed公布點陣圖,降息幅度與市場期待出現落差,可說是決策不如預期,這種情緒落差將導致金融市場出現劇烈震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