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渡人生學校特約生涯發展諮詢師賴彥兆專替職涯中期工作者,給予職涯中期發展策略與行動方案。李政龍攝
從事非典型就業工作青年,想要在生活與工作間找到平衡,《太報》與財團法人天河教育基金會合作,透過非典工作青年專題探討,從長遠來看,後續職涯發展、生活條件該怎麼規劃,才能實現自我、發展自我?台大土木系畢業、美國讀工商管理碩士,回台後在外商擔任跨國公司高階主管,7年級生賴彥兆卻選擇在半年前,褪下光彩頭銜改當自由接案者,「收入當然是不到外商高管的一半,但接案就是把自己的時間買回來呀!」
當時賴彥兆每兩個禮拜就要輪流飛往日韓、中港、新加坡出差,當空中飛人的他「有時候行李根本還沒打開,就要出發。」 意識到與家人相處時間受到剝奪,身心靈開始枯竭,「到一個臨界點後,就會開始思考『這真的值得嗎?』」於是賴彥兆下定決心離職,考取美國生涯協會CDA生涯發展諮詢師執照接案。
成為時間的主人後,能有多大的改變?他舉例,離職前的早上6點,往往人已經在機場報到,到了晚上8點,有可能還在開策略會議;離職後的他,早上6點可以先起床健身運動、接送孩子上學,中間時段諮詢授課,與太太共進午餐,下午4點接孩子回家,晚上8點閱讀靜思。
不過,賴彥兆出身於中產階級家庭,過往外商高階主管身分也讓他賺足老本,得以開啟人生第二春,對於普通小資男、小資女若想投入非典勞動,有哪些未來隱憂必須留意?
7年級生賴彥兆從外商主管轉職為生涯發展諮詢師,以自由接案作為目前主要收入。李政龍攝
無雇主提撥6%退休金 接不到案也沒失業給付 「在企業界的觀點,人事成本他不會只有算每個月給你的帳戶薪資。」擺渡人生學校執行長呂亮震,曾經也在大企業上朝九晚五的工作,攻讀博士學位後,自立門戶創立職涯諮詢公司。
呂亮震說,在公司上班通常會抱持著「拿多少錢,做多少事,」不過,雇主們可不這麼想,老闆通常還會認為他幫員工代繳勞健保、支付津貼、年終獎金,還有辦公室的租金、軟硬體設備、水電,「反正你薪水要乘以1.8倍到2倍,才會是聘僱一個人的成本。」此外,只要有勞雇關係的事實,政府規定雇主必須幫員工提撥6%退休金,「這在社會學叫做『反脆弱』,但如果你從事非典型工作,你要去想有無辦法賺到這樣的錢,否則老年生活經不起生活有任何衝擊。」擺渡人生學校執行長呂亮震。李政龍攝
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楊書瑋表示,自由接案者也沒有「就業保險」,因為依據《就業保險法》,此保險僅適用於「在單一公司受僱的勞工」,而自由接案者屬於「無一定雇主」或「自營作業者」,不符合投保資格。如果自由接案者失去案源,就算沒了收入,顯然也無法符合請領失業給付的資格。
四處打工接案專業經驗難累積? 青年貧窮小心變中年貧窮非典青年若常處在有一餐沒一餐的打工、接案狀態,經驗就不易快速累積。
長期倡議關注青年貧窮及青少年勞權等議題的監察委員葉大華表示,做臨時工或計時工作,主要目的是累積對職場的認識與了解,評估自己是否適合該環境,以及該職場是否友善且有助於發展就業能力,在15到20歲出頭的年紀,工作上通常最需要磨練的是就業態度,例如與主管溝通、處理衝突,而就業技能的養成是其次,態度往往決定了能否在職場待下去。
超商等零售服務業為節省人事預算,大量採用時薪制員工。廖瑞祥攝
輔仁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戴伯芬指出,尤其比較需要專業的工作,很難達到專業訓練的標準,例如某些職業至少要4、5年經驗累積才能「出師」,從長遠來看,青年從事非典型就業市場,不只是對個人競爭力有影響,社會缺乏相關人才問題也會越來越嚴重。
戴伯芬提醒,如果年輕人不能在某個專業職場領域,精進更好的技術成為真正的專業者,也會面臨一直處在低薪流動的問題。她遇過有些人到了30歲以後才開始要做穩定工作,起步慢了要「迎頭趕上」需要花費更多心力,但相對體力沒有以前年輕時好。同樣地,隨著年紀漸長也會影響自己投入非典型就業工作,年輕時體力很好,當然沒問題,到了某一個年齡會發現要這樣賺錢會「力有未逮」。
手搖飲店聘用時薪制打工族,大多給付最低基本工資。李政龍攝
「你在履歷寫跑了外送10年,也不一定有人要你!」全國外送員產業工會理事長陳昱安直白點出「零工經濟」勞動青年的未來隱憂。104人力銀行人資長鍾文雄也以Uber為例,認同非典勞動有年齡上限,隨著年紀增長體力、視力都會衰退,交通事故風險也會隨之上升。他認為,若將非典工作視為人生喘息或工作轉換的空窗期,沒有太大問題,「然而,你還是要長遠著想一輩子,若找份正職工作,比較容易獲得在職訓練、調薪、晉升、年終、紅利,甚至股票等Bonus(獎勵)。」
104人力銀行人資長鍾文雄。黃怡菁攝
而最令戴伯芬擔憂的是,很多年輕世代從事非典型就業,是認為多打幾份工可以賺到更多的錢滿足消費需求,但隨著年紀漸長,無法用延長勞動時間的方式賺更多的錢,「青年貧窮」的問題會變成「中年貧窮」,當收入停頓,但對消費需求慾望並未減退下,可能成為「消費缺陷的貧窮」,會出現較強烈的相對孤獨感。
主計總處統計15至24歲青少年,因求學等因素,非典人數占就業比率高達20%。李政龍攝
分析優劣勢 花時間了解「非典勞動」長遠職涯發展性呂亮震強調,非典工作「不是全然不好」,而是要看在什麼時機點投入?曾在企業集團工作的他,也體會到公司升遷其實有「天花板」,有些還會把年事已高的主管優退,改給一個顧問的頭銜,實質上已經無法在公司揮發影響力,但如果此時可以將自己積年累月的經驗、專業,在非典工作上創造價值,那就不會因為年齡而受到限制。
「我都鼓勵來職涯諮詢的青年,當你找到一個新方向,不一定要180度大轉彎、馬上離職改做自由工作者,要先探索自己適不適合?」生涯發展諮詢師賴彥兆強調,他會從外商高管改為接案工作,也是花了10年鋪路,先從職涯諮詢志工做起,才一步一步確認真的能經得起接案度日。
賴彥兆觀察,即便在大公司穩定工作,中年過後升遷、薪資仍會遇到一定關卡。李政龍攝
如何判斷可以改作非典?賴彥兆認為,首先確認自己此時此刻是否已經厭倦全職身分?如果再跳槽另一間公司,還是陷入同樣的痛苦和惡性循環,或許就能思考自己是否應該換個環境、方式維持生計,「沒有好或不好,只是說,你要先過得了自己那一關。」
再來,賴彥兆表示用最通俗的標準來看,就是轉往非典工作能否賺取更多時薪且有效率控制工時?「當你的價值符合市場需求,等能力養成、工時單位產值增加,甚至是跟企業收入差不多時,就可以考慮往個人品牌發展。」
葉大華認為,不論是正職或非典型工作,都是透過勞動取得合理的報酬,因為收入能夠養活自己,也才能夠自立,可以說「工作就是自立生活能力的養成」,要在每一個工作上培養出能「帶著走的能力」。
葉大華說,這些能力不只是包括初入職場找到工作的能力,再來還有包括溝通能力的職場適應能力。最後也是最重要的續航力,找到適合自己未來的方向,探索自己若屬於創業型人格就可朝此方向努力,若是適合在不同領域持續轉換的人,也要思考「我每次可以發展出什麼樣的能力」,當工作10年、20年後仍舊可以穩定發展的能力。儲蓄分成三桶金 聰明制定退休財務規劃 對賴彥兆來說,接案工作是為了找回生活品質,此時,財務規劃就更顯重要,他現階段以投保國民年金為主,並搭配商業、醫療保險以及個人投資,為老年退休生活逐步規劃。
他指出,當今在討論財富自由議題時,人們時常採取「三桶金」法則,將收入劃分成短中長期配置,第一桶金是短期內需要用到的現金流,可視為一到兩年內的生活預備金,賴彥兆會以現金類資產,例如外幣定存創造短期收益。
「第二桶金,是3到10年內要用的錢,我就會放在債券創造收益;第三桶金是7到10年以上不會動到的錢,我就會放在有時間成長空間的ETF基金類型投資,不要短期地進出。」
至於何時有望「財富自由」?賴彥兆表示,坊間有人計算,當被動收入每年能創造4%的利息、股息,「比如說,你有1千萬,每年被動收入達到4%,就是40萬元,剛好可以cover你的生活費,之後就不用再工作了。」
人們時常採取「三桶金」法則,將收入劃分成短中長期配置。示意圖。取自pixabay圖庫
人力銀行、勞工團體:改善低薪、長工時病根 還給職場穩健環境不過,當非典勞動大軍崛起,企業也需當心正職人力不斷流失的殘酷現況,正在侵蝕典型就業勞動參與的根基。
104人力銀行人資長鍾文雄引述美商韋萊韜悅(Willis Towers Watson, WTW)的獎酬趨勢報告指出,2020年,台灣的固定薪資竟然首次「被越南超車」,在亞太地區排名中後段班,而且加薪率也長期低於鄰近國家。
「他們調查,在新加坡大學畢業的起薪,換算台幣大概8、9萬元,香港6萬多、韓國也有6、7萬,台灣社會新鮮人起薪約3萬6、3萬7,然後政府已經覺得他很棒了,台灣的薪資還是要持續拉高,不然年輕人可能也會往國外跑。」
楊書瑋認為,當青年在正職工作看不到前景時,就會想把心力放在非典勞動;當青年婚育家庭為了陪伴、照養小孩,才選擇了轉向時薪工作,但更理想的方式應該是從典型勞動職場改變體質,處理低薪高工時、增加友善職場,才可以讓勞工有更多的選擇,而不是將職涯風險與未來隱憂轉嫁於個人。處理低薪高工時、增加友善職場,才可讓勞工有更多的選擇,而不是將職涯風險與未來隱憂轉嫁於個人。示意圖。黃怡菁攝
專題名稱:不做正職過一生 如何接住「非典就業青年」
製作人:洪敏隆
記者:洪敏隆、吳尚軒、黃怡菁
攝影:廖瑞祥、李政龍
文編:林佳鋒
美編:王韋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