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積電法說晶片五五分成焦點!  郭明錤:美半導體基建是瓶頸、非台積電建廠效率

    2025-10-07 00:15 / 作者 陳俐妏
    台積電。取自TSMC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拋出台美晶片五五分,引發投資擔憂,預期台積電10月16日法說會將成關注議題。知名分析師郭明錤表示,五五分定義義不清,難以展開深入討論,美國半導體基礎建設能力短缺是主要瓶頸,非台積電建廠效率。

    針對五五分定義方案,郭明錤指出,由於定義不清,難以展開深入討論例如,是否僅指先進製程,或包括成熟製程或先進封裝?是針對美國境內裝置採用的晶片,還是美國政府與企業所需要的晶片?相關定義若未釐清,則討論無法展開並聚焦。這也是為何台灣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說「沒有與美方討論50–50」的原因。

    郭明錤說明,美國半導體基礎建設能力短缺是主要瓶頸,非台積電建廠效率台積電是全球建置先進製程與封裝廠效率最高者,堪稱最佳實務。台積電在美國新建一座廠約24–28個月,台灣約16–20個月,差距來自法規流程、以及勞工經驗與數量。美國目前欠缺專業勞工,揮達執行長黃仁勳、Ford CEOJim Farley等人,也表達過相關憂慮。此外,美國相關法規亦不利於縮短工期。

    台積電不僅不是瓶頸,美國建廠進度實已超預期。台積電在美建廠目標為6+2+1,意即6座先進製程廠(P1–P6)、2座先進封裝廠與1座研發中心。目前P1已量產,原規劃P2於2028年量產N3,因應美國要求,已提前至2027年下半年並增加N2產線。先進封裝廠方面,原本預計建置一座並在2H27開始運作,應美國要求在2024年4月後增加至2座。

    在目前規劃下,2028–2030年P1–P3稼動率滿載時,美國約占台積電全球產能10–15%。2030–2032年P1–P6稼動率滿載時時,約25–30%,若以「台積電生產美國境內所需的先進製程產出」定義看,屆時已達到盧特尼克五五分。

    且美國提升半導體自製率將牽動全球供應鏈,將台灣與台積電/台廠視為瓶頸實屬過度簡化
    台積電所需的特用化學材料向來由日商強勢主導,如JSR (光阻)、Namics (Underfill)、長瀨 (LMC)。

    目前台積電在美國僅P1運作,上游特化材料採運送方式;未來擴產後為確保高稼動率與彈性,特化材料供應商勢必需在美國設儲運據點、甚至建廠。屆時,台積電的生產效率、稼動率、甚至擴產速度,將受制於供應商在美建置的節奏。

    若如盧特尼克所說,地緣政治衝突導致台灣無法生產與運送美國所需半導體晶片,屆時同樣在亞洲的日商能否照常在國內生產與運送特化材料至美國,也有不確定性。

    因此盧特尼克認為僅將台灣半導體產能遷移至美國,就能避免因地緣政治衝突導致的斷供,實屬為過度簡化產業事實。日商赴美設生產線是理想方案,但以光阻劑而言,目前連台積電都無法說服JSR至台灣設廠,更遑論至需求更小的美國設廠。



    陳俐妏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