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川普政府正在研擬對半導體晶片的關稅措施。美聯社
今年4月美國以國家安全名義發起232調查,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27日表示,2周內將公布調查結果。經濟部產發署長邱求慧今(29)重申,台美就半導體產業不是競爭對手,是上下游的partner(合作夥伴),若能訂出合理稅率,對台美雙方是互利的。
邱求慧今日出席經濟部「AI新秀計畫」記者會,邱求慧會後受訪被問及美國232條款瞄準半導體產業課稅,對台灣產業鏈的影響性。
邱求慧指出,台灣直接輸美半導體占比很少,直接輸美的半導體產品只約4%;台灣輸美半導體多屬中間財,並非終端產品;多將半導體輸往其他國家加工,再組成終端產品銷住美國,因而若232條款是直接對半導體產品課稅,影響就沒那麼大。
但,如果美國是以終端產品來計算課稅,就要視美國海關實務再來判定。不過,目前232調查尚未出爐,相關稅率也未可知,仍待調查結果公布後,才能進行影響評估。
邱求慧說,總體來看,若偏向成熟製程部分,可能影響會比較大;但先進製程台灣握有技術優勢,暫無可以替代的供應商,關稅成本可望轉嫁。
邱求慧表示,無論台廠或美商都已將相關意見都已反映給美國商務部,台灣與美國其實是partner,先進製程無其他替代商,若對台灣半導體及終端產品課稅,關稅成本恐怕還是由美方客戶吸收。因此,當時美方在徵求公共意見時,已陳述相關意見,希望232調查時能予以考慮。
他重申,台灣和美國是partner的關係,盼能訂出合理稅率;若稅率訂得合理,台美雙方是互利的;我們不是競爭對手,是上下游partner,台灣提供半導體晶片給美國廠商,美商因而在世界擁有競力;若提高台灣半導體關稅成本,也就是提高終端業者成本。
所謂232調查,是依據1962年貿易擴張法第232條規定,調查特定進口品是否影響美國國家安全。目前調查範圍包括半導體及其相關製品、藥品、重關礦物、銅及銅製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