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發會主委劉鏡清向媒體說明AI新十大建設的政策內容。戴嘉芬攝
政府推動AI新十大建設,預計在2040年創造15兆產值、50萬個高薪就業機會,並讓台灣AI實力成為全球排名前5大。國發會主委劉鏡清今日(7/22)對媒體說明,未來如何透過政策,來扶植矽光子、量子、AI機器人等產業,創造下一座護國神山。
AI新十大建設涵蓋智慧應用、關鍵技術與數位碁盤3大主軸,提出10項戰略建設。其中,3項智慧應用包含推動AI軟體產業登峰、協助百工百業導入AI及打造全民AI智慧生活圈。3大關鍵技術即為矽光子、量子與AI機器人,讓台灣的矽光子、量子技術登上全球領先,同時成為全球AI機器人供應鏈樞紐。4大數位碁盤即為推動主權AI與算力建設、推動智慧政府與資料治理、培育千萬AI人才與挹注千億創投資金,以及推動區域AI均衡發展。
劉鏡清以矽光子領域為例,他說這個領域不只是半導體產業,還有光模組、光通訊產業,以技術層面而言,過去發光源是雷射,如今朝Micro LED方向邁進,相關產業也延伸出各種光所形成的產業。
矽光子領域包含封裝產業,他提到前幾年,台灣封裝業者都撤離中國,再加上相關技術門檻不高,中國本土廠商崛起,造成中國封測比重增加。因此,要
如何維繫封裝產業的韌性,必須在現有2.5D、3D封裝技術的基礎,再往上發展,這個答案就是「矽光子」。
至於矽光子產業何時會到達一定的規模?劉鏡清說,去年他曾造訪美國矽光子新創公司,一同討論矽光子的未來,大家都認為
2027年是矽光子產業發光發亮的時機點。「美系業者包括英特爾、格芯都非常積極,而台灣也已成立矽光子產業聯盟,目前成員已超過168家。
我們會協助業者購買設備,讓大家共享,減輕業者的成本壓力,同時加快研發量能」。
今日在行政院舉辦的經發會「創新經濟組」顧問會議,與會者有人提到,目前與矽光子相關的公司股價都在飆升,但這些公司營收都還未到達一定規模!對此,劉鏡清認為,「矽光子是一個未來,我們在打造未來。」倘若是營收已到達一定規模的業者,那應該不是國家要打造的未來;
目前投資市場是在反映矽光子的未來性。
再談到量子技術,劉鏡清說,之後會引進「國際級量子大師」來台,也能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他提到台灣本來就有量子國家隊,現在會更強化,也會去採購量子電腦。
至於AI機器人技術。他解釋,國發會原本訂為自主化機器人,是一個有形的機器體,它可能是一隻機器狗、一部車,也可能是一個送貨的無人載具。劉鏡清表示,政府將會在台南沙崙、六甲設立智慧機器人研究中心和創新應用發展中心,並成立一個園區。
他進一步提到,「我們
要培養出具有國際獨角獸潛力的服務型機器人」。過去台灣新創投資金額大多是300萬、500萬,但機器人產業投資成本更大,之後賦予的單筆基金額度可能會到達5000萬甚至1億,方能藉此帶動產業發展。
談到軟體產業,劉鏡清說,今日經發會顧問會議,會中有學者提到,台灣的軟體產業很薄弱,政府要如何幫助軟體產業走向國際?對此,劉鏡清說,我國軟體公司的規模都太小,必須藉由「以大帶小」的方式,打造具本土特色的軟體平台輸出國際。
他說明,台灣有幾家營收破兆的業者,其中就有人認為,可以在硬體做到一個程度後,就朝向軟體應用領域發展,進一步建立平台產業;就像是智慧城市應用,利用此平台帶動軟體業者,把App應用置入。劉鏡清提到,
在這些營收破兆的業者中,目前台灣最大的那家已有意願,這家廠商目前也在高雄發展。還有另一家業者也表達有意願,但不希望被公布。
此外,在推動百工百業使用AI部分,他說,台灣中小微企業數量超過170萬家,這些企業是台灣發展的核心,但他們要邁向數位轉型是非常辛苦的過程,例如餐飲業,未來導入AI之後,在點菜、印菜單、收款流程都會更方便,也同步解決人力短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