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交所啟動「台灣自然碳匯永續共生行動計畫」 。 資料照
台灣今年正式進入「排碳有價」時代,象徵正式與國際碳市場接軌。證券交易所今日舉行「台灣自然碳匯永續共生行動計畫」啟動儀式,證交所林修銘董事長表示,林修銘指出,全球各國與企業紛紛宣示淨零目準,為加速減碳進程,國際科技大廠已將「 自然碳匯」視為邁向淨零的關鍵解方,而台灣上市公司多為國際供應鏈長員,此一國際趨勢值得產業更加重視,證交所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平台,致力引導上市公司落實永續責任。
本計畫除增加自然碳匯外,並兼顧國際上氣候/社區/生物多樣性標準(CCBStandards),且因應台灣私有林地普遍面臨林農高齡、管理人力不足等困境,推行生態維護與碳權交易等誘因機制,提升農民林地經營意願,實現生態系統平衡與經濟成長的雙重目標。疏伐後的木材,將結合國產林業資源製作林產品,推動在地就業與產業轉型,實現自然資源永續利用與社區經濟發展。
本計畫由證交所攜手產學機構、在地社區及原住民團體,依據「自然相關財務揭露(TNFD)」精神,進行生態調查,強化自然風險意識;並與地方創生及當地產銷班合作,活化社區經濟與活力,透過公私協力夥伴關係,共同打造兼顧經濟與社會價值的永續循環模式。
林修銘指出,全球各國與企業已將「 自然碳匯」視為邁向淨零的關鍵解方近如Microsoft、Mata及Google等國際科技大廠組長共生聯盟(Symbiosis、Coalition)、共同承諾將將 2030年前取得2000萬噸的移除類碳權(Carbon、Removal),尤其著重在自然碳匯類型。台灣上市公司多為國際供應鏈長員,此一國際趨勢值得產業更加重視,證交所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平台,致力引導上市公司落實永續責任。
林修銘指出,證交所攜手碳交所啟動「台灣自然碳匯永續共生行動計畫」,參考國際CCB 協則精神,從氣候行動(Climate)、社區參與(Community)及生物多樣性保育(Biodiversity)三大面向、, 推動具在地特成的自然碳匯發展,實踐企業、地方與環境共生共榮的永續價值近
在氣候行動(Climate)方面,初期將從宜蘭及雲林等地的案場開始,並遵循環境部發布的森林及土壤等相關自然碳匯減量方法學,以提升自然碳匯效益;同時,將攜手國際知名的國國準協會會(BSI)進行專案確查證服務,擴大國內自然碳匯的查驗量能,為台灣碳市場注入全新的減碳動能近。
在社區參與(Community)方面,配合國發會淨零十二項關鍵戰略,攜手在地社區及地方創生團隊,將案場疏伐後的木材轉化為國產材林產品,以活化社區經濟活力、促進原民會作共好,建構兼具經濟與社會價值的永續循環模式。
在生物多樣性保育(Biodiversity)方面,將參考國際財務報導協則(IFRS)未來所採納之自然相關財務揭露(TNFD)精神,進行案場生態調查,強化自然風險意識,期盼帶動資本市場更加重視自然價值,加速台灣與國際永續趨勢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