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台幣升值。廖瑞祥攝
台幣5/5暴力升值一舉突破30大關,創下37年來最大漲幅,央行總裁親上火線喊話。外資調查顯示,新臺幣未來仍有上漲空間,壽險和出口商的千億美元拋售潮或將來臨,相當於台灣GDP 14%,台灣對外淨國際投資部位(NIIP),規模非常龐大,恐將引發區域性(韓國、新加坡等)貨幣的連鎖反應。
外資最新研究報告指出,這一現象無法用傳統指標完全解釋,除了股票流入外,這輪台幣上漲的主要推手是壽險、企業等進行的匯率對沖,以及先前台幣融資套利交易的停損。
《彭博》報導指出,台灣壽險公司持有約 7,670 億美元的海外資產,且多年來習慣將資產配置在以美元計價的債券,像是美債、公司債與機構債券。
外資預測,壽險公司和出口商可能會在台幣回檔時提高對沖比率,僅僅是將外匯對沖/存款恢復到趨勢水準,就可能導致高達1000億美元的拋售(相當於台灣GDP的14%)。由於台幣未來仍有上漲空間,並可能引發區域性(韓國、新加坡等)貨幣的聯動反應。
外資也示警,台幣的區域溢出效應恐顯現,由於台灣對外淨國際投資部位(NIIP),規模非常龐大,占GDP達165%,而其他亞洲新興經濟體的平均水準約為0%,這使得台幣對匯率波動更為敏感,且因台灣壽險公司使用區域貨幣作為對沖工具,可能會導致韓元出現3個標準差的波動、新加坡元匯率達到新高。
外資也推估,當台幣貿易加權指數(TWI)再上漲3%時,逼近央行容忍區間的上限時,市場可能會出現更強烈的平滑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