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簽署備忘錄,要求經濟團隊研究美國貿易夥伴的對美關稅等貿易屏障,將依據調查課徵對等關稅。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s) 計畫,除了要讓美國與貿易夥伴雙邊關稅稅率相等,更嗆聲台灣搶走美國晶片生意,磨刀霍霍對準半導體產業。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今(2/14)表示,對等關稅跟晶片課稅是兩件事,對等關稅是針對所有國家,由於多數國家的關稅比美國高,若政策如期上路,將使全球關稅下調,有機會增加全球貿易量,相較於單方面加徵關稅,頗具正面影響。
川普於2月13日宣布將推動對等關稅,意味著某個國家對美國出口商品課徵高額關稅,美國可對該國進口的同類產品以相同標準回應,同時,川普再度點名台灣搶走美國晶片生意,更直呼「我們希望他們回到美國」;為此,總統賴清德今日上午召開國安高層會議,並回應政府將與半導體產業密切溝通、擬定策略,並持續與美方協商,確保產業發展空間。
央大經濟系教授吳大任分析,先前川普宣布要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徵25%的關稅,引發加墨兩國不滿,擬祭出報復性措施,川普被兩國的反應嚇到,畢竟此舉相當於引發貿易戰,一旦啟動加徵關稅,對美國出口不利,且加墨兩國的產品也與美國民眾日常生活所需相關,所幸,三方都很有智慧地處理,使得措施延後一個月處理。
吳大任表示,加徵關稅的作法,可說是川普沒有想得很完整,當時的如意算盤是,多數國家依賴美國,加徵關稅應該不會被反抗,只是加墨兩國的反應讓川普重新思考,本次拋出的對等關稅,作法相對理性、公平,只要某個國家對美國進口商品課徵重稅,美國也會依樣奉還。
吳大任指出,目前我國商品進口美國的關稅約2%左右,而美國商品進口台灣的關稅約為6%,2024年我國對美國出口金額為1163億美元,自美國進口424億美元,貿易順差為739億美元,
如果對等關稅執行,最好的因應的策略就是降稅,甚或進口關稅降到0%,不但能確保美國不會對台灣加稅,相較之下,台灣出口到美國的產品較多,雖然減少進口產品稅收,卻能避免被美國課徵高關稅,有利於台灣。
他強調,儘管川普對等關稅是針對所有國家,但
多數國家課徵的關稅高於美國,在此政策之下,會促使各國調降關稅,進而推升全球貿易量,帶來較為正面的影響,雖說都是關稅政策,但方向卻是完全相反。
至於晶片部分,吳大任表示,川普曾多次表態「美國優先」,積極落實製造業回流美國,宣布國內的公司稅率將調降至15%,鼓勵企業赴美國投資,若不到美國生產,就要支付關稅,打算用於強化經濟,並減少赤字,而本次再度點名台灣,無非就是要半導體業者前往美國投資,給予廠商適當的壓力。
吳大任指出,近年來,我國民間投資仰賴半導體、高科技產業等,受到美國關稅政策影響,短期除了影響我國出口表現,但中長期來看,如果廠商有意轉移投資地點,以台積電為例,目前在國內各地設廠的資金抽回,對整體產業鏈勢必帶來衝擊。
他也高度認同總統賴清德召開國安會議,他認為,相關部會要盤點,我國有哪些籌碼能跟美國談,以日本為例,日本首相石破茂投資美國1兆元,反觀我國能做到多少,既然石化業景氣衰退,不僅是未來發展堪慮,甚至到明後年會有更壞的狀況,或許可考慮赴美投資,作為政府未來談判的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