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藍碳」固碳能力是綠碳4倍 台灣大林之晨:積極投入紅樹林復育計畫

    2024-12-23 16:51 / 作者 戴嘉芬
    林之晨表示,台灣大致力推動EV100,明年約有30%的公務車輛為電動車。戴嘉芬攝
    台灣大哥大今日(12/23)舉辦年度永續論壇,台灣大總經理林之晨表示,在深入研究自然碳匯後,台灣大決定優先投入藍碳復育,作為達成淨零目標的方式之一。他強調,從吸碳量來看,藍碳的固碳能力是綠碳的4倍;減碳之餘還能活化閒置國有土地,改善地層下陷問題。藉由「台灣大藍碳 紅樹林復育計畫」研究,成為台灣自然碳匯發展的核心關鍵,並複製推廣至紅樹林資源豐厚的東南亞國家,共同應對氣候變遷。

    林之晨在論壇表示,全球極端氣候變遷與地球超載問題日益加劇,在最極端的狀況下,預估到2060年台灣冬季將已消失。根據全球電子永續發展倡議組織的研究,資訊通信技術在減碳方面具有顯著的槓桿效應。

    預計到2030年,ICT技術將有助全球減少121億噸CO2排放,使排放量維持在2015年的水平,並有效實現經濟成長與排放增長的脫鉤。台灣大哥大以實際行動引領再生能源布局,IDC雲端機房提前6年於2024年達成RE100目標;在超過3,000座基地台導入太陽光電及陸域風電等綠能;攜手中研院產研合作,開發「去碳燃氫」、「地熱能」以及「海洋能」等淨零科技。

    台灣大同時從五大面向推動節能減碳,包括優化電信設備並採用AI及大數據智慧節能技術、建置東亞最綠IDC雲端機房、推動門市數位化綠色營運、推出二手手機認證以促進循環經濟,以及深化再生能源布局等,在電信產業中達成多項節能減碳里程碑。

    林之晨指出,以SBTi科學減碳路徑來看,要達成2050年Net Zero淨零排放,最後約10%減碳途徑需透過補償機制進行。台灣大深入研究自然碳匯後,決定優先投入藍碳復育,作為達成淨零目標的方式之一。

    他強調,相較於綠碳,藍碳具備更強的固碳能力和存碳穩定,且不易受外界擾動。從吸碳量來看,藍碳的固碳能力是綠碳的4倍;且藍碳生態系統如紅樹林和海草床,由於土壤含水量高,不容易被分解,碳儲存能力比綠碳更強;不僅如此,藍碳還能提供水質淨化、生物多樣性、防止海岸侵蝕、抵禦風暴和減緩海平面上升等多重環境效益。

    林之晨受訪時提到台灣大在RE100的進度,今年大概會達到10%的再生能源的使用率,而在明年將會超標達到17%。現階段主要是以太陽能為主,2030年後主要會是風電。接下來希望能夠在2040年100%使用再生能源,並於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

    他也提到,與中興大學合作的紅樹林藍碳復育工作,期盼能夠形成一個可規模化的型式,在台灣西部沿岸,乃至整個大東南亞區域,能有輸出的機會,期盼大家不要獨善其身,在淨零路徑一起努力。

    媒體問到此項藍碳復育工作的難度?林之晨則表示,最主要就是如何有效率去執行。他舉例如果種一株要花一千塊台幣成本,希望未來能讓它降到八百塊,甚至五百塊以下,成本能夠越低,規模化的效益就越好。

    林之晨強調,藍碳復育還屬於早期階段,整個固碳約落在2035年之後,大概還有十年的時間。因此現階段就多做點實驗,看看能不能找到有效的固碳方法或工具,例如種植紅樹林之後,未來要用甚麼方式照顧,讓它可以長得更好等等。

    戴嘉芬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