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力拚淨零!中油2年斥資34億元陸上探勘 首座4000米深層地熱井今天開鑽

    2024-10-21 16:25 / 作者 吳馥馨
    中油員山1號深層地熱探勘井,目標深度4,000公尺。吳馥馨攝
    台灣中油公司與中央研究院今(21)日在宜蘭員山開鑽全台第一座4,000公尺「深層地熱探測井」,經濟部長郭智輝表示,根據經濟部地礦中心調查,全台地熱發電約有40GW的蘊藏量。中油公司今明2年則編列34億元預算用於陸上探勘,分別鑽探深層地熱井、淺層地熱井,以及碳封存井。

    郭智輝表示,員山1號井開鑽及未來地熱電廠選址有充分的科學依據,不僅展現中油與中研院的實力,更彰顯了政府推動能源轉型的決心。經濟部將持續支持地熱產業,透過政策引導和資金的投入等方式,鼓勵生成地熱的探勘和開發,同時我們將培育地熱人才,提升技術研發,打造完整的產業鏈,讓地熱成為能源轉型的重要支柱。

    為追求2050淨零排放,中油也銜命發展潔淨能源,除了已在鑽探的宜蘭土場淺層地熱,以及今天開鑽的宜蘭員山深層地熱,也在苗栗鐵砧山鑽探碳封存井。

    據中油公司編列預算,今年陸上探勘預算約16.81億元,將探勘4口井,分別在宜蘭員山1號地熱井、土場20號地熱井、土場21號地熱井、鐵砧山1號碳封存井。

    明(2025年)再編列17.73億陸上探勘預算,預計探勘5口井,分別是員山1號地熱井、土場21號地熱井、土場22號地熱井、鐵砧山1號碳封存井、桃園濱海地質探井。

    中研院長廖俊智表示,受限於探測和鑽井技術,難以定位熱源,過去深層地熱過去開發難度高;如今中研院研究領域在熱源探尋上與中油合作之外,並網羅全台灣地質及鑽井工程專家,一起定位高溫熱源潛能位址,此次鑽井位置確認前已用兩年的時間,應用大地電磁、反射震測及震波成像法等探測技術,建立地下熱源3D模型,定位地熱能源儲集位置;至於鑽井工程,則必須仰賴中油的數十年實際的探勘、鑽探經驗,藉由雙方共同合作,進一步了解宜蘭地區地下熱源的動態。

    廖俊智會後受訪時表示,將花1年半的時間,完成員山1號深層地熱井的開鑽,並完成產能測試。

    中研院與中油於2022年6月17日簽署綠能發展合作備忘錄,共同選定蘭陽平原作為合作的起點,2022年執行大地電磁測勘計畫,2023年執行震波測勘計畫,評估結果確定員山地區具有良好的地熱潛能,雙方即於員山鄉鑽探一口深度達4,000公尺的深層地熱探測井,若發現具地熱潛能,將進行相關地熱開發規劃,未來將複製此鑽探開發經驗至其它深層地熱區。

    2050淨零排放為我國未來的重要政策目標,地熱能是具有全天候穩定發電的再生能源,非常適合作為基載電力,在未來台灣整體能源發展扮演極關鍵角色。
    吳馥馨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