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日中共九三大閱兵展示的東風-17型極音速飛彈。路透社
俄烏戰爭以來全球注意到大量的無人機是未來戰爭的趨勢,與此同時,俄羅斯也在2024年首次把極音速(高超音速)武器投入實戰。在今年9月的北京大閱兵中,中國展示了數種極音速飛彈,從反艦、對地一應俱全。目前在這種幾乎無法攔截的武器領域,美國的發展與投入速度明顯落後中國與俄國,這引起廣泛的憂慮,尤其是如果爆發台海衝突,美方與盟國將很缺乏反制武器。
極音速武器(hypersonic weapons)不只是速度快而已,重點還在於以音速數倍的速度前進時,還能低空潛行,靈活改變路徑。 如果中俄的極音速武器同時也能有相當高的準確性,美國與盟國的艦隊、基地、前進部署部隊都會遭遇非常大的威脅,可能迫使作戰部署必須改變。美軍目前尚無服役的極音速飛彈,計畫中今年底才會有陸軍極音速飛彈開始部署,壓力極大。
什麼是極音速武器?極音速武器通常定義為快速、能低空飛行和高度機動的武器,其設計目的在於速度極快、極度靈活,使傳統飛彈防禦系統無法及時偵測,無法攔截。
術語「極音速」描述的是速度超過音速五倍的速度。音速在海平面約為時速1220公里,這意味著這些武器的飛行速度至少可達時速6100公里。在極音速下,飛行器周圍的空氣分子開始發生變化,會被「電離化]。根據美國陸軍2018年的一份文件,這使得極音速飛行器在穿過大氣層時會承受「巨大的」壓力。
由於承受的壓力與空氣動力狀況發生改變,極音速武器的困難之處就是如何在此高壓情況下進行「機動」,也就是在高速高壓之下還能改變方向。
光是速度有極音速無法稱為極音速武器,因為一般的彈道飛彈飛出大氣層再回到地面時,重力加速度的情況下往往已經進入極音速狀態。但是彈道飛彈是以固定的「彈道」飛行,軌跡固定,使其更容易被攔截;極音速武器不照固定的彈道飛行,成為更加難以預測、攔截的目標。
極音速武器有哪幾種?主要可分成兩種類型:火箭推升的滑翔載具(glide vehicles)和極音速巡弋飛彈(hypersonic cruise missiles)。由於巡弋飛彈的極音速推進器研發挑戰很大,大多數研發都集中在滑翔載具。這種方式是先由火箭發射,滑翔載具脫離火箭後,滑翔飛行至目標。因此前端發射的軌跡會類似彈道飛彈,而滑翔器使用「乘波體」(Waverider)的設計得以高速穩定前進。
研發難度較高的極音速巡弋飛彈,配備了超音速燃燒衝壓發動機(scramjets)。這種發動機是改良的噴射引擎,能利用空氣中的氧氣產生推力,以穩定的速度和高度巡航,不像火箭搭載滑翔載具的極音速飛彈,動力唯一來源就是火箭攜帶的燃料。
極音速武器是核彈嗎?極音速武器大多也可以配備核彈頭,就像一般的空投炸彈也能丟核彈。但極音速武器另一焦點是用來進行常規轟炸,而不是發動核戰。
就算只是攜帶傳統的炸藥,這些極音速武器的大型彈頭可以對軍艦、雷達、陣地、能源基礎設施進行嚴重的破壞,因此可能會是台海或者俄國與歐洲的潛在衝突中,真正被使用的武器。
哪些極音速武器已用於實戰?烏克蘭表示,俄羅斯在2024年2月已經使用了「鋯石」(Zircon)飛彈襲擊了基輔。鋯石飛彈是一種艦載的極音速巡弋飛彈,能夠以六到八倍音速的速度飛行。據稱鋯石飛彈能夠打擊地面或海上目標。美國國會研究服務處援引俄國新聞來源稱,它的最大射程約為1000公里,可以從巡洋艦、驅逐艦和潛艦上安裝的垂直發射系統(VLS)發射。
俄國海軍試射的鋯石極音速飛彈。維基百科
俄羅斯先前也已經聲稱,在戰爭中使用了名為「匕首」(Kinzhal)的極音速武器。雖然匕首飛彈的飛行速度的確達到了極音速,但它並不符合軍備專家對極音速武器的定義。匕首基本上只是一種空射的彈道飛彈,也就是會依照固定的彈道飛行,並沒有太大的機動能力。
由米格-31戰鬥機攜帶的俄羅斯「匕首」極音速飛彈於2018年勝利大遊行展出。俄羅斯總統府網站
控制葉門西北部的「青年運動」叛軍表示,他們在2024年用來襲擊以色列中部的飛彈是新型的極音速飛彈,但沒有詳細說明。該次攻擊未能在紅海上就遭到攔截,儘管造成的損傷輕微,卻是能夠飛行2000公里抵達以色列本土的成功攻擊。不過,這次襲擊也有可能是多彈頭的彈道飛彈,而非可以機動的極音速飛彈。
哪些國家擁有極音速武器?中國、美國和俄國都擁有最先進的極音速武器能力。其他正在研究這項技術的國家包括印度、日本、澳洲、法國、德國。北韓已經聲稱測試了極音速飛彈。向青年運動組織提供武器的伊朗,2023年6月公開了聲稱是第一款伊朗國產的極音速飛彈。
俄羅斯除了「鋯石」,俄國還有「先鋒」(Avangard)極音速武器,這是一種從洲際彈道飛彈發射的滑翔載具,據稱可攜帶核彈頭。俄國的新聞聲稱先鋒飛彈已於2019年12月投入服役。
俄國「先鋒」極音速飛彈的電腦繪製模擬圖。翻攝網路
中國中國在2023年進行了一次成功的「東風-27型」(DF-27)飛彈測試,這是一種配備極音速滑翔載具的的中程彈道飛彈。據稱這枚東風27型飛彈在12分鐘內飛行了2100公里。
英國《金融時報》曾報導,中國軍方在2021年夏天進行了兩次極音速武器測試,包括發射一枚可攜帶核彈頭的軌道極音速武器進入太空。中國否認了這些測試,宣稱他們只是發射了一種可重複使用的太空飛行器。
先前,中國成功測試了東風-17型飛彈(DF-17),這是一種設計用來發射極音速滑翔載具的中程彈道飛彈,被稱為「航母殺手」。美國情報分析師評估東風17型可能已經部署服役。
2025年9月3日中共九三大閱兵展示的東風-17型極音速飛彈。路透社
中國還已測試了東風-41型(DF-41)洲際彈道飛彈,該飛彈的極音速滑翔載具,可以攜帶核彈頭或常規彈頭。
2019年10月1日,中國建國70週年閱兵式上,攜帶東風-41型洲際彈道飛彈的軍車駛過天安門廣場。路透社
到了2025年的「九三大閱兵」,中國一口氣展示「鷹擊-17型」(YJ-17)、「鷹擊-19型」(YJ-19)、「鷹擊-20型」(YJ-20)等多款極音速反艦飛彈,其中鷹擊-19型是衝壓發動機的巡弋飛彈,其他全是使用火箭推進滑翔體的設計,顯示中國在極音速武器非常多樣的投入研發。
中共2025年九三大閱兵展示的鷹擊-17型極音速反艦飛彈。路透社
中共2025年九三大閱兵展示的鷹擊-19型極音速反艦飛彈。路透社
中共2025年九三大閱兵展示的鷹擊-20型極音速反艦飛彈。路透社
九三大閱兵中,中國更展示了最新一款極音速反艦飛彈「鷹擊-21型」(YJ-21)。
中共2025年九三大閱兵展示的鷹擊-21型極音速反艦飛彈。路透社
鷹擊-21型射程可能超過600公里,中國海軍驅逐艦已經成功試射過鷹擊21型,官媒也展示了配備鷹擊-21型飛彈的轟六(H-6)轟炸機,顯示這是一種可以由海上、空中等不同載台發射的多功能極音速飛彈。
美國美國陸軍計劃在2025年底前,部署美軍第一款極音速武器。這款稱為長程極音速武器(Long-Range Hypersonic Weapon,LRHW)、亦稱「暗鷹」(Dark Eagle)的極音速飛彈,預計射程超過 1725英里(2776公里)。根據美國政府問責署(GAO)的資料,第一個LRHW發射營將耗資約27億美元(約826億台幣)。
然而,美國陸軍屢次未能成功試射LRHW系統。美國政府問責署在2025年6月的一份報告中表示,美國陸軍在2023年和2024年進行的四次測試中,發射器、發射程序和飛彈品質都出現問題。根據美國國會研究服務處的資料,該系統是在2024年8月第一次完成成功的「端到端」試飛。
除了陸軍的LRHW,美國海軍主導開發一種供各軍種使用的極音速滑翔載具,而美國空軍正在研製一種空射的極音速滑翔載具。而根據國會研究服務處的資料,美國國防先進研究計畫局(DARPA)在空軍支持下,正在開發一種空射的極音速巡弋飛彈。
英國和澳洲英澳在2022年與美國發表的聯合聲明中表示,作為當時三國新簽署的Aukus國防協議的一部分,他們正在「極音速和反極音速」領域進行合作。
為何中俄的極音速武器進度領先美國?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前主席米利上將(Mark Milley)在2021年10月受訪時,把中國當年疑似成功測試極音速武器系統的事件,比作「史普尼克時刻」(Sputnik moment)。這指的是蘇聯在 1957年率先發射衛星,在太空競賽中領先美國,讓美國舉國震驚的事件。
極音速武器極難用現有的飛彈防禦系統來反制。因此,中俄的極音速武器發展可說是「需要為發明之母」的產物。目前全球最先進、攔截能力最好的飛彈防衛網是美國持有,俄羅斯多年來一再警告美國把先進飛彈防禦網部署到東歐等地方,等於是「抹殺」了俄國核彈的攻擊能力,破壞了核武對峙中「互相保證毀滅」(MAD)的精神。因此,俄國以至於中國都極度看重極音速武器。
此外,美國的常規武器庫中,戰斧巡弋飛彈與魚叉反艦飛彈這兩大殺器,不但歷經實戰考驗,精準好用,也已經高度整合在美國與西方盟國的各發射平台。這兩種「次音速」中長程武器都很好用,對於開發超音速飛彈的需求已經不高,極音速武器的發展步調更是不快。
美國目前加速發展極音速武器,將使美國與中俄的戰略競爭又出現新的變數。儘管美國官員表示,美國的極音速武器設計專為攜帶常規武器,不打算帶核彈。但對俄國與中國來說,美方的宣示幾乎毫無意義,因為他們無法從這些武器的飛行軌跡,去判斷上面是不是有帶核彈頭。
中國和俄國積極發展追求極音速武器就是為了提防美國能以飛彈防護網以及精準打擊,弱化甚至無效化中俄的核武反擊能力;如今美國若持有極音速武器,中俄將會更加擔心美國可以對他們的核武庫和支援基礎設施進行先發制人的「斬首式」打擊。
換句話說,極音速武器在核武問題上,也將造成新一輪的軍備競賽,以及更加不穩定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