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 胡家銘攝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今(10/24)召開第七場「國家希望工程」政策發表會,盼打造「公義社會、溫暖台灣」。會後問答時,媒體詢問,針對未來是否要修法放寬貧窮線?賴清德回應,當台灣總體經濟在進步,平均收入也有逐步在提升,生活所需也逐漸提高之際,是有必要與時俱進的檢討貧窮線,但重要是「貧窮」認定問題。
台灣的低收入戶審核,曾被研究公認為「世界最嚴格低收認定」。所謂活在「貧窮線下」,也就是所謂的「社福邊緣戶」,他們被排除在社會救助窄門外,有高達280萬人無法獲得基本生活保障。對此,賴清德表示,他在基層服務多年、不管當立委、市長,看到基層弱勢民眾,不管是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邊緣戶等,生活上是相對困難,當台灣總體經濟在進步,平均收入也有逐步在提升時候,生活所需也逐漸提高之際,是有必要與時俱進的檢討貧窮線。
賴清德進一步說明,更重要的是「認定問題」,目前《社會救助法》做了相關規定,但在執行面上,如果地方政府沒有採取比較彈性作法,而是站在比較保守的角度來看《社會救助法》,其實政府的美意常常難以落實。
賴清德也舉例,女兒已經嫁出去了,女兒夫家的財產,怎麼能計入娘家父母親的家庭財務狀況,是不是有資格成為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計算的標準。所以,他當立委時有修改《社會救助法》,新增一款要「事實認定」。
此外,賴清德也談及,有一些家庭有房子自己居住,可是那個房子的房貸也差不多是那個房子的錢,或者他有土地,但那個土地是公共設施保留地,銀行借不到錢、也賣不出去,也沒有目前公定價格的價值,這些細節常常影響《社會救助法》的美意,這是執行者本身要去調整的,所以他強調執行面的落實,願意在母法上做更明確的規定,讓第一線執行的政府機關的同仁,能夠更妥善去照顧需要照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