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國人滯留中國人數漸增 海基會協助經費已花光

    2023-08-31 19:19 / 作者 李佳穎
    中國經商環境嚴峻,也造成許多台灣人滯留中國,罹病又沒錢回到台灣。圖為北京一間掛有節慶裝飾的商店。路透社
    隨著中國總體經營環境漸趨嚴峻,在陸經商失敗、謀職不順的台灣人數量漸增,2023年至7月,海基會處理的案件數已達2022年的72%,相關經費也已經提前用完。海基會表示,已透過內部預算流用,從其他計畫科目項下流入,暫可滿足協處案件所需,必要時將使用自籌款項支應。

    海基會今(8/30)日公布了近年協助滯陸台人回數據,2019、2020、2021與2022年分別有44、62、67與83滯陸台人案件獲得海基會協助返台,今年1至7月、尚未至年底就已經有60件,近5年來達316件,且年年增加。

    海基會指出,近年滯陸台人漸增,尤其是早年西進,許多人在風光之餘未能妥善維持家庭關係、未盡到照顧義務,以致晚年因年邁、罹病或經濟困頓,家屬不願或無力提供協助而乏人照料,甚至流落街頭,成為非典型就業的「滯陸國人」。

    海基會分析,滯陸國人並非都需要或願意接受協助,多半是健康出現問題,生活難以自理,才會向外界求援,或因被通報為社會問題而獲介入協處;從海基會協處個案來看尚難斷定有年輕化趨勢,案件大宗仍屬年齡較長、患病、生活無法自理的國人。

    海基會也提到,近幾年有許多到中國尋求發展機會的年輕人,有部分創業或就業狀況不順利,但仍選擇留在中國大陸等待其他的機會,沒有年老貧病無法自理生活的情況,這些人就不是需要介入協助的滯陸國人。

    滯陸國人的求助類型五花八門,針對錢包遺失、沒錢吃飯的「急難救助」個案,海基會秉持「救急不救窮」原則,若經台商協會核實當事人確有返台意願,海基會將洽請台商協會給予妥適安排,協處相關的食宿需求。

    而像是需要「協助返鄉」的個案,通常滯留當地時間久遠,多半都是逾期居留,不僅證照遺失或逾期失效,甚至有因案冒名或偷渡大陸,或長期未返國,身分有待進一步確認,需與警政、戶政機關共同協處,才能順利通關入境。

    更甚者,民眾因長期滯留在中國,如果貧病且生活無法自理必須仰賴他人,醫療費用及後續照護都是沉重負擔,海基會獲報後,會先設法查找並聯繫當事人親友,如確查無親友願意處理,則會協調當事人出境前戶籍所在地縣市政府安排收容安置地點,並透過台商協會安排當事人返台。

    海基會也提及,滯陸國人客死異鄉情形時有所聞,海基會獲報後會先查找及通知家屬前往處理,並向家屬說明赴陸處理善後應注意事項,另洽請當地台商協會給予必要協助。

    海基會另外提醒,中國修訂的《反間諜法》於7月1日正式上路,兩岸在法律體制上存在諸多差異,某些在台灣屬稀鬆平常之行為,在中國大陸境內卻可能被認定為違法,再次呼籲民眾前往中國之前,務必妥慎評估、注意人身安全風險,並做好充足行前準備。
    李佳穎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