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曹興誠:相信郭台銘真心想幫台灣「但身邊一堆顛倒是非蠢人」

    2023-05-09 13:34 / 作者 顏振凱
    曹興誠今千餘字公開信給郭台銘,圖為其出席FAPA40週年晚會。廖瑞祥攝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爭取代表國民黨參選2024,聯電創辦人曹興誠今(5/9)則發表1400餘字公開信勸郭台銘,曹說,他相信郭是真心的想幫台灣解決問題,但也直言「你身邊現在聚集了一堆蠢人,說什麼『台獨就是挑釁』,這根本就是顛倒是非,在幫中共侵略台灣找藉口;可謂糊塗透頂、吃裏扒外。」

    對郭台銘所謂「我不獨,他不武」,曹興誠說這是重大宣示,但除質疑「你這樣說,有任何憑據嗎?和中共有任何默契嗎?還只是你自己認為,台灣不獨,就可以換來中共不武?」更強調「兩岸問題正確的邏輯是:『國際如果都了解台灣和中國互不隸屬,則國際可以干預,則中共不敢動武。台灣如果宣稱自己不是獨立的國家,則國際不便介入,則中共對台必定動武』。換句話說,不是『我不獨,你不武』,而是『我不獨,他必武』。」

    曹興誠在開頭,就以「老郭」稱呼郭台銘,他說,「雖然你希望大家叫你『阿銘』,但我還是習慣稱你為『老郭』。同樣的,我也不習慣稱張董事長為『阿謀』,或者稱宣副董作『阿智』。」

    曹表示,這次郭出來選總統,起初以為只是想藉選舉去宣導一些理念,並非志在大位。「不過看到你5月4日在台中市元保宮花了將近兩小時給108桌客人逐桌敬酒,不顧腸胃安危,感覺你是真的想當總統,因此要請教你一些問題。首先,我相信你不是為了你企業的發展而出來競選。不少這樣的人,以後都會涉及『以權謀私』,給自己和社會都帶來麻煩。我相信你是真心的想幫台灣解決問題。那我就請教你,台灣現在最重大的問題和危機是什麼?」

    曹指出,記得郭講過,目前台灣最重要的問題是經濟;但他不認為如此。經濟固然重要,但那是指國家承平時候而言。當國家面臨危難的時刻,經濟就不是最重要的問題。例如,重大疫情來襲,為了救大家的命,就必須暫停一些經濟活動,犧牲一些短期經濟發展。「今天台灣面臨中共的武統威脅,如果應對失當,國家會滅亡,台灣人會被殺、被關、被放逐、被洗腦。這才是要解決的、最重大的問題,而非經濟。你同意吧?」

    曹提到,郭曾說「我當選總統,對岸軍機就不會來繞台」,因為「我不獨,你不武」。「去年中共20大會議中,習近平一再強調,『統一一定要完成』,『絕不承諾放棄武力』。他從沒說過『台灣不獨,中共不武』。歷年來,中國也從來沒有任何官員說過,『只要台灣不獨,中共對台灣就不會動武』。」

    曹還說,「另外,我也要請教你,什麼叫『不獨』?」「中華民國自1912年成立以來,始終是獨立的國家。你說『我不獨』,是『否認』中華民國主權獨立嗎?還是反對所謂的『台獨』?」「台灣過去的『台獨』運動,主旨是推翻國民黨的專制政權,在台灣建立民主體制。這個『台獨』運動,在李登輝總統推動總統直選成功,落實主權在民以後,實際上已經完成;否則你也不可能在台灣選總統,不是嗎?」

    曹興誠也提到,過去國民黨的權貴,反對「台獨」可以理解,因為他們的特權地位不想被推翻。「你我都不是國民黨權貴後代,令尊是警察,我父親是中學教員,我們都是白手起家的人,所以我們都沒有任何理由反對過去的台獨民主活動,反而應該感謝台灣的民主前輩讓我們今天享有完全的自由,免於政治迫害的恐懼。今天所謂『反對台獨』,等於主張過去的國民黨專制政權復辟。那應該不是你的意思吧?」

    曹興誠又說,1949年中共分裂了中華民國,「獨立」建國以後,從未放棄吞併台灣之心。但70多年過去了,中共始終不敢動武,因為害怕美國及國際介入。國際一旦介入,中共攻台必遭擊敗,反而會造成其「共獨」政權的潰亡。「所以中共拼命在國際上宣傳,說中華民國不是獨立的國家,說武統台灣是其內政,外國不得干預。中共也不停地威脅利誘台灣人,希望有台灣人配合他們的宣傳,否認台灣的獨立地位,以便合理化其侵略台灣的暴行。」

    曹興誠強調,「今天兩岸問題正確的邏輯是:『國際如果都了解台灣和中國互不隸屬,則國際可以干預,則中共不敢動武。台灣如果宣稱自己不是獨立的國家,則國際不便介入,則中共對台必定動武』。「換句話說,不是『我不獨,你不武』,而是『我不獨,他必武』。」「老郭,聰明如你,這個邏輯,你不會不明白吧?」

    曹最後說,「你這次出來選舉,請客動員、聲勢浩大。作為你的鄰居,我不免也想來湊湊熱鬧。但你身邊現在聚集了一堆蠢人,說什麼『台獨就是挑釁」』,這根本就是顛倒是非,在幫中共侵略台灣找藉口;可謂糊塗透頂、吃裏扒外。我很不喜歡跟這些人為伍,只好寫信來和你公開聊聊;希望你不介意。」曹署名:「歡迎別人叫我『老曹』的曹興誠。」
    顏振凱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